有所畏懼與無所畏懼
世人之“有所畏懼”或“無所畏懼”,都是于限定情形之下的產物。在兩者之間進行抉擇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對內心品性進行考量的過程。
有所畏懼,就是恪守道德底線最基本的標準。一個人若想自立于世,那么他必得遵從于某種限度?!八贰敝?,即為警示自己切莫試探底線的一種約束條件。這約束有時來自于外物——有如天地鬼神之屬的制約,更多程度上則來自于我們內心深處對禮法道義的恪守。
楊震不受暮夜饋金,言“天知,地知;君知,我知。”天地豈會有神識呢?并非能夠成其為有效制約的外界因素。只因為楊震擁有一顆克己奉公的廉正之心,他才會選擇拒絕友人的饋贈,保持自身的清白。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言“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睕]有摘食路邊無主梨,并非是由于擔心遭受主人責罵。只因為在高尚道德操守的引領下,許衡拒絕平白占據私有財產,始終保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成就大事業(yè)的人,能夠順應時機變化而動。如果說“有所畏懼”強調的是自我欲求的克制與約束,那么“無所畏懼”注重表現(xiàn)的則是一種沉穩(wěn)而寬廣的氣度、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與堅毅——無論外物何如,我自巋然不動。
“內省不憂,夫何憂可懼?”省察自己的內心,若心靈固若金湯、靜無波瀾,則可毅然負重前行,絕除后患之虞。
法國著名劇作家小仲馬初出茅廬之時,人們因他是大仲馬的私生子而頗多詬病,認為他依托的不過是父親的盛名。面對流言蜚語,小仲馬只是一笑置之,潛心創(chuàng)作。終于,當他用《茶花女》一書技驚四座,獲得社會各階層的認可,所謂那些“人言可畏”,已然不攻而自破。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貿然加之而不懼。所挾持者甚大也。在堅守自身品性的同時,我們也不應缺乏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氣。正如康德所說,漫天繁星的璀璨與道德準則的崇高,本是同樣深不可測。當我們?yōu)橹队X震撼的同時,也應常懷一份敬畏之心。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