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xué)年北京市順義牛欄山一中第一學(xué)期高三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小編收集在答案圈了,考完試的學(xué)生請注意及時查看
【一、本大題共8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8題。
材料一
“流寓”一詞最早的文本記載大概是《后漢書·廉范傳》:“范父喪遭亂,客死于蜀漢,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歸鄉(xiāng)里?!痹谶@一語境中,“流寓”可解釋為流離寓居。《辭源》將“流寓”解釋為“寄居他鄉(xiāng)”。《漢語大辭典》則解釋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鄉(xiāng)居住。”“流寓”一詞釋義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為“流動”,那么這個概念的范圍就非常寬泛,所有的遷徙流動到異鄉(xiāng)都可視為“流寓”。如果理解為“流落”、“流放”的話,“流寓”一詞的含義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詞有“漂泊外地,窮困失意”含義,“流放”則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離開本土客居他鄉(xiāng)。比如進京考取進士,一舉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為官,這就不屬于“流寓”;而在京屢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貶謫或受排擠自請外放到非故鄉(xiāng)的地方為官,如蘇軾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為何要流寓他鄉(xiāng)?綜合起來看,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社會原因,二是個體原因。其中社會原因又有政治因素、軍事因素、經(jīng)濟因素等多個方面。從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數(shù)文人因政治斗爭遭排擠打擊,流落他鄉(xiāng),如唐順宗年間因“二王八司馬事件”,兩大文豪劉禹錫與柳宗元分別被貶到郎州、永州,而蘇軾更是因為政治上的打擊,一路從江南貶到海南島。古今中外,為改變命運、博取功名,負書擔(dān)橐,遠離家鄉(xiāng)外出游學(xué)、游宦之士,如蘇秦、張儀等,其流寓主要為個體原因。
此外,不同時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會歷史的變遷,文明程度的發(fā)展,決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戰(zhàn)亂災(zāi)荒而發(fā)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遷徙到較為安寧、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統(tǒng)治者貶謫,其流寓地往往是遠離京城與繁華的僻遠荒涼地方,如先秦巴蜀,漢唐湖廣,宋明清之嶺南、東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1. 根據(jù)“材料一”,下列關(guān)于“流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流寓”的本質(zhì)是離開本土移居他鄉(xiāng)。
B.“流寓”必須是“不得已”的客居他鄉(xiāng)。
C.流寓既包括社會原因也含有個人原因。
D.流寓地不完全是遠離京城的荒蠻之地。
2.下列文人的稱呼與“流寓”有關(guān)的一項是(2分)A.三閭大夫 B.東坡居士 C.范文正公 D.七絕圣手材料二
作為荒服之地的嶺南地區(qū),其落后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令人聞之畏懼的“瘴氣”和濕熱多雨的氣候,一直為中原地區(qū)民眾所鄙棄。但是,終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許多文士不得已寓居嶺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狀態(tài)極為艱難,諸如流寓之路艱辛無比、語言文化多有隔絕、物質(zhì)生活極為匱乏、氣候環(huán)境極為不適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下,多數(shù)嶺南流寓文士并沒有長時間地消極度日。迥異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民俗風(fēng)情在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視野。他們借吟詩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情,順帶融入當(dāng)?shù)氐纳a(chǎn)生活。
韓愈貶謫連州陽山令時,在詩文中呈現(xiàn)的連州是一個遠極遐荒之窮地,交通極為不便,危機四伏的生存環(huán)境險惡,這是連州給作者的最初印象。同為寓居連州,然而在劉禹錫的眼中,連州卻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涼墟也”。他在《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中寫道:“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眲⒂礤a不僅對連州秀麗的山水極為推崇,而且深入民間了解連州的民俗風(fēng)情、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謫居連州的歲月里,他以平和的心態(tài)、從容的詩筆,還原了嶺南的青山秀水,描繪了民情民俗畫卷,并謳歌了少數(shù)民族的勤勞勇敢。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一貶再貶至“荒服”的極致——海南島,這在宋代是僅次于殺頭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蘇軾也曾悲觀地說道:“某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當(dāng)做棺,次便做墓。”(《與王敏仲書》)然而,天性樂觀曠達的他并沒有徹底沉淪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的詩文去描繪海南綺麗的自然風(fēng)光和獨特的民俗風(fēng)情,縱情于美麗的自然和淳樸的民風(fēng),寫下了很多優(yōu)美的“和陶詩”。詩文不僅明顯流露出對此種生活的熱愛與贊美,更體現(xiàn)了他雖身處天涯海角,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曠達境界。
流寓生活往往充滿著艱辛,但是達觀的處世精神總是讓詩人于艱險中發(fā)現(xiàn)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蠻荒嶺南,他們依然“詩意地棲居”。
(取材于王廣祿《唐宋流寓文士的嶺南文化拓荒》
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對流寓文士“詩意地棲居”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流寓文士無視生存環(huán)境惡劣影響。
B. 借吟詩作文排遣胸中的抑郁之情。
C.積極地描繪流寓之地的風(fēng)情畫卷。
D. 超然曠達地?zé)釔叟c贊美流寓生活。
4. 下列對材料一、二中出現(xiàn)的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流放:“放”的第三筆是“丿”。
B.負書擔(dān)橐:口袋。
C.荒服:泛指邊遠地區(qū)。
D.棲居:“棲”讀作“qī”。
5. 下列各句沒有反映詩人流寓經(jīng)歷的一項是(3分)A.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B.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C.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詩經(jīng)·氓》
D.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居易《琵琶行》
材料三
流寓文士來到嶺南之后,一方面用詩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則深入民間為民謀利,在蠻荒嶺南積極實踐自己未盡的政治抱負,給嶺南大地帶來深遠的影響。
明代弘治年間連州知州曹鎬撰《舊志序》,認為連州風(fēng)氣之變,“乃自韓昌黎、劉夢得兩公始”。劉禹錫在連州至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編醫(yī)書,惠及百姓。劉禹錫對醫(yī)學(xué)頗有研究,他結(jié)合自己40多年積累的驗方,編成了《傳信方》醫(yī)書,讓連州人受益。二是重教興學(xué)。在劉禹錫的帶動下,連州文風(fēng)迭起,吸引了荊楚吳越的儒生紛紛來連州求學(xué)。在唐代,廣東共有48名進士,連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時期,廣東共有進士127名,連州就有43名,時稱“連州科第甲通省”。三是關(guān)心少數(shù)民族。劉禹錫在連州期間寫下了《莫徭歌》《蠻子歌》《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三首詩,對徭族人的外貌服飾和狩獵活動以及他們的勤勞神勇大加稱贊。
柳宗元流寓柳州可謂他本人之不幸,但又是柳州人民之大幸。唐元和十年,柳宗元第三次被貶到柳州為刺史,其內(nèi)心非常痛苦,但他依然積極為政,興辦儒學(xué),推行教化,開挖水井,養(yǎng)民安民;反對橫征暴斂,力主輕徭薄賦,對柳州地區(qū)的整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千百年來,柳州人以修建柳侯祠的方式來表達對柳宗元的紀念。至今,文慧橋、文慧路等路橋名稱依然體現(xiàn)著人們對他的緬懷。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以八月之治而令江山易其姓,韓愈在潮州人心目中不僅是文化先驅(qū),更成為神明一般的存在。到潮州后,韓愈驅(qū)除鱷魚,獎勸農(nóng)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才,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從而使當(dāng)時的蠻荒之地潮州,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面對邊遠落后的蠻荒之地,來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們自覺承擔(dān)起傳播先進文化、先進生產(chǎn)方式的責(zé)任,他們不愧為嶺南大地的文化拓荒者。
(取材于王廣祿《唐宋流寓文士的嶺南文化拓荒》)6. 根據(jù)“材料三”,下列不屬于流寓文士政治抱負一項是(2分)A.重教興學(xué) B. 養(yǎng)民安民 C. 江山易姓 D.獎勸農(nóng)桑7. 根據(jù)“材料三”,下列描述流寓文士給嶺南大地帶來深遠影響有誤的一項是(3分)A.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的文化習(xí)俗不僅被廣泛傳揚并得到妥善保護。
B.嶺南的醫(yī)學(xué)、教育、生產(chǎn)方式甚至經(jīng)濟生活都發(fā)生了變化。
C.流寓文士積極為政和解決民生問題使百姓生活有顯著變化。
D.流寓文士的詩文作品和文化傳播豐富了嶺南地區(qū)文化意蘊。
8. 請結(jié)合上面三則材料,簡要說明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蘇軾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6分)】
【(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9-14題。(共24分)商君書·更法第一①
孝公平畫,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于君。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②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錯法務(wù)明主長,臣之行也。今吾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議我也?!?span style="display:none">BUf答案圈
公孫鞅曰:“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君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于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于民。語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戎ㄔ唬骸撝恋抡?,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ㄕ咚詯勖褚玻Y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孝公曰:“善!”
甘龍曰:“不然。臣聞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jù)法而治者,吏習(xí)而民安。今若變法,不循秦國之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愿孰察之。”
公孫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習(xí),學(xué)者溺于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制法之人不足與論變。君無疑矣。”
杜摯曰:“臣聞之:‘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悸劊骸ü艧o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fù)何禮之循?伏羲、神農(nóng),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dāng)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修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君無疑矣。”
孝公曰:“善!吾聞窮巷多怪,曲學(xué)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墾草令。
注解: ①此篇記載了秦國實行變法之前革新派商鞅與守舊派圍繞該不該變法,為什么要變法的問題展開的爭論。②代立:接替先君位置做國君。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于君 御:侍奉
B.君亟定變法之慮 定:下定……決心C.固見負于世 負:被非議D.愚者暗于成事 暗:暗淡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A. 禮者所以便事也 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B.今吾欲變法以治 禮、法以時而定,C.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 及至文、武,各當(dāng)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D.三代不同禮而王 湯、武之王也,不修古而興 11.下列對文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他們分析社會形勢的變化,探討整頓法制的根本原則,尋求統(tǒng)治人民的方法B.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行動遲疑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辦事猶豫不決就不會有功效。
C.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于民
獨一無二見識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
D.帝王不相復(fù)何禮之循?
古代帝王的法度不復(fù)原,又有什么禮制可以遵循呢?
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
②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13.商鞅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讓你佩服?請結(jié)合原文,說說你的敬佩。(5分)(二)根據(jù)要求,完成第14題。(4分)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nbsp;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span style="display:none">BUf答案圈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1),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食不語,寢不言。
子見齊衰(2)者,冕衣裳者(3)與瞽(4)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注釋:(1)忮,害的意思。臧,善,好。 (2)齊衰:喪服,古時用麻布制成。 (3)冕衣裳者:冕,官帽;這里統(tǒng)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貴族。 (4)瞽:音gǔ,盲人。
14.從以上的《論語》句子中選擇一條,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或感受,說說你對它的體會或認識。(4分)】 【三、閱讀下面兩首詠柳絮的詞,按要求回答問題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飄泊亦如人命?。嚎绽`綣,說風(fēng)流!
草木也知愁,韻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臨江仙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fēng)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韻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樓,在今徐州市,唐朝張建封為其愛妾關(guān)盼盼所建。張死后。關(guān)盼盼獨居此樓十多年。②逐對成逑: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粘在一起?!板稀奔础扒颉?。
15.下面對兩首詞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林詞“粉墮”、“香殘”用柳絮隨風(fēng)飄殘,喻指紅顏終將老去。借用“燕子樓”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獨悲愁。
B.林詞“嘆今生、誰拾誰收”既是對柳絮命運的哀憐,也是對自己身世的感嘆,其凄涼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詞“蜂圍蝶陣亂紛紛”一句,以蜂蝶紛飛之狀,來喻寫柳絮的疏狂自得,著一“亂”字,尤其傳神。
D.薛詞“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表現(xiàn)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為下文的“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張本。
16.下面對兩首詞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兩首柳絮詞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將柳絮自比,來表達了內(nèi)心的情感。
B.好風(fēng)頻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斷借助好風(fēng)之力,直上青云。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臨江仙》中“當(dāng)風(fēng)輕借力,一舉入高空”、“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面對同一團柳絮,因黛玉、寶釵兩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內(nèi)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飽含對柳絮的一片憐愛。
D.黛玉擬的這首詞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詞纏綿凄惻,催人淚下。全詞語多雙關(guān),明顯有借柳絮隱說人事的用意,而又渾然無跡,表現(xiàn)出精美的藝術(shù)技巧。
17.同是寫柳絮,但是薛寶釵和林黛玉的詞卻明顯不一樣,請比較分析兩首詩的不同之處。(6分)18.下面一則判詞是寫《紅樓夢》中哪個女子的?(2分)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fēng)一夢遙。
A.林黛玉 B.賈元春 C.探春 D.王熙鳳19.默寫(8分)
①_____________,悉如外人。
②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參差披拂
③釀泉為酒,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岳潛形
⑥_______________,兒女共沾巾。
⑦___________________,隨君直到夜郎西
⑧山水之樂,_____________。
【四、本大題共6小題,共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0—25題。
地氣重凝
①每天,我們第一件事往往是關(guān)注天氣,也經(jīng)常問別人“今天天氣怎么樣”,很少有誰問“今天地氣怎么樣”。人立天地間,天氣有陰有晴,看得見、觸得著,地氣卻不然。不過,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跟伙伴們滿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彈琉璃球……小伙伴們個個壯得像小牛犢,很少生病,家長們說:“多虧吃了土、接了地氣。”那個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顧不過來,才讓孩子一個個瘋跑瘋玩。孩子們也不知因衣服臟了、破了,挨了多少罵?,F(xiàn)在的孩子們就沒那么幸運,想接觸點泥土或玩玩我們玩過的游戲,幾乎是一種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點臟,家長就會立馬給沖洗干凈,甚至還要專門消毒。
②“讓孩子接觸地氣”,現(xiàn)在的年輕家長也很難認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經(jīng)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從鄉(xiāng)下接進城里照看孫子。奶奶照看孫子自然會用心盡力,這一點不容置疑。可兒媳卻對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經(jīng)常帶著孫子到樓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兒媳與老太太產(chǎn)生分歧。老太太說:“讓孩子曬曬陽光、吃吃地氣,就不生病了。我的幾個孩子都是這樣帶大的。”“孩子見土長得壯”“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這些老話,雖然很多人耳熟能詳,可老太太說不出科學(xué)依據(jù),只得退讓作罷。
③記得早些年下地勞作,長輩都要求必須先把鞋脫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動氣,莊稼就不愛長啦”。被耕種過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會沉淀凝聚地氣。地氣旺人氣,人與自然齊生共榮添靈氣。地氣伴隨春天醒來,既讓人耳目一新,還會滲入無色無形的空氣,讓你聽到、嗅到、感覺到。她用這些方式告訴我們,她的腳步敏捷而輕盈,她的美麗無處不在。
④開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種聲音,隱隱約約,絲絲傳到耳畔……聽不清,道不明。側(cè)耳諦聽,隱約的,不是風(fēng)滑過樹梢,也不是管弦絲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氣在蠕動!她從遙遠的土層深處傳導(dǎo)而來。當(dāng)布谷鳥的歌聲在田野上空倏然滑過,冰凌剛剛消融的土地,被地氣一熏,身子松軟,山岡上立刻“草色遙看近卻無”。盛夏時節(jié),悠悠的地氣被正午火辣的陽光照射,愈發(fā)炎熱而強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騰起一陣陣、一波波的熱浪,清晰可見,那正是我們平日看不到的地氣!稔熟的秋天,地氣被豐收的聲音和味道浸潤著,揉搓著,攙扶著,擴散著,豐厚而飽滿;冬天,地氣聚斂,謙卑地覆蓋起季節(jié)的浮躁,偶爾會在避風(fēng)的山溝、泉旁,飄逸為白色的霧氣,時隱時現(xiàn)幾分朦朧與神秘。
⑤眼下城市攤大餅般地成長,許多人反而感覺無處生存。從農(nóng)村走進城市,天天奔走在寬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覺不到泥土的珍貴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腳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樓大廈,總覺得自己無根無落、越來越輕,好像要飄浮起來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鳴笛穿梭的汽車、霧霾升騰的味道,漸漸掏空人們的心靈,感到上不著天、下不觸地,沒了降落、抵達和棲息的地方。許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華,轉(zhuǎn)向抗拒甚至恐懼城市的繁華, 喜歡雞鳴狗盜的鄉(xiāng)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莊稼的田園風(fēng)光。一句話,那是懷想和留戀大自然的天然地氣的純正。
⑥地氣是大地母親呼出的氣息。大地厚重地載著萬物,天空任我們思緒馳騁。俗話說:“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今年清明節(jié)我回到故鄉(xiāng)沂蒙山區(qū)那個小山村時,正趕上鄉(xiāng)親們趕著牛、扛著農(nóng)具下地耕種。我陪老父親來到自家菜園地,脫掉皮鞋,雙腳插進故鄉(xiāng)松軟潮濕的土地時,一股涼爽的氣息瞬間傳遍全身,身心被地氣撫摸、浸潤和包圍,頓感縷縷慈愛與溫暖,神清氣爽。過去聽說,長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氣,才能逐漸康復(fù)。地氣究竟是什么?記得我爺爺曾說過:“開春吸幾口新鮮空氣,炒盤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氣血暢通,就接上地氣了?!?span style="display:none">BUf答案圈
⑦說得深些,農(nóng)具上沒有手印,手掌上沒有過血泡和老繭,對粗笨的農(nóng)具就沒感覺、沒感情,對百姓也不會動情、不會有真情。吃著農(nóng)家粗茶淡飯,熟知那一長串鮮活而簡單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話里深藏的含義,才會打開內(nèi)心的玄機。腳下粘過多少泥漿,心中就積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麥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認識,蒲公英、苦菜、薺菜、車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鄉(xiāng)事。沒有“土氣”,也就接不上地氣。真心話是在心窩里暖出來的、焐出來的,用情用心才會接收到地氣、扛得起風(fēng)雨。這與每粒種子破土之前,都先憋著勁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氣是一個理兒。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規(guī)律。
⑨季節(jié)正在翻頁,新的生命與夢想又在深厚新鮮的土壤里孕育著嫩芽苞…… (取材于厲彥林《地氣重凝》)20.下列文中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不容置疑 B.耳熟能詳
C.耳目一新 D.雞鳴狗盜
2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自己小時候比現(xiàn)在的孩子幸運,因為那時能滿地追逐,能夠經(jīng)常接地氣。
B.人與自然齊生共榮,這體現(xiàn)在有人住的地方就會凝聚地氣,而地氣又能夠旺人氣。
C.第⑤段劃線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自己太長時間沒有與土地接觸后的無著無落之感。
D.文章結(jié)尾句用詩意化的語言描繪了土地對新生命與夢想的孕育,充滿美好與希望。
22.請分析第①段劃線句子“不過,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跟伙伴們滿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彈琉璃球……小的作用。(4分)23.文中多次強調(diào)要“接地氣”。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氣”。(5分)24.結(jié)合上下文,談?wù)勀銓Φ冖咦匀欢芜@句話“說得深些,農(nóng)具上沒有手印,手掌上沒有過血泡和老繭,對粗笨的農(nóng)具就沒感覺、沒感情,對百姓也不會動情、不會有真情”的理解。(5分)25.文學(xué)作品中有很多“接地氣”的人物,下列對這些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紅樓夢》中的劉姥姥來自社會下層,農(nóng)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樸實善良的復(fù)雜性格。
B.《邊城》中的爺爺淳樸厚道,對孫女翠翠充滿無盡的愛,是邊城小鎮(zhèn)茶峒純樸民風(fēng)的代表。
C.《故鄉(xiāng)》中的閏土,少年時樸實活潑,成年后卻麻木寡言,只能用精神勝利法自我麻醉。
D.《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扎根于黃土地,勇于擔(dān)起責(zé)任,帶領(lǐng)鄉(xiāng)親辦磚廠一起發(fā)家致富。】
【五、作文
26.微寫作(10分)
①京郊某公園草坪上豎立有一塊標語牌:“踐踏花草太不仁,亂挖野菜實無德”,這則標語有欠妥當(dāng)之處。請在該公園的網(wǎng)站上留言,就這則標語提出修改建議。要求修改意見中肯,層次清楚,表達得體,150字左右。
②北京的秋天秋高氣爽,景色宜人,請描寫一個能夠表現(xiàn)北京秋天之美的畫面。
③很多小說都有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它們在烘托氣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請從《紅樓夢》《紅巖》《邊城》《老人與海》《吶喊》《平凡的世界》的典型環(huán)境中選擇一處,加以描述并做簡要點評。要求:符合原著內(nèi)容,條理清晰。
27.大作文(50分)
①孟子說“尊賢使能,俊杰在位?!辟t,即賢才,強調(diào)德行和能力兩個方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君要重用賢能之人,重用優(yōu)秀的人才,才能治理好國家。墨子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wù),將在于眾賢。”即國家賢良的人多了,治理才會好,否則就會出問題。統(tǒng)治者的要務(wù)是使賢人多。
其實,對賢才的需求,不僅是歷代明君所渴望的,也是當(dāng)今社會所急需的。請以“時代呼喚賢才”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700字。
②我們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受益者或訴求者。
“吃過麥當(dāng)勞,看過好萊塢,玩過迪士尼——我比我爸小時候強!”
“越來越多的同學(xué)上名校了,還能在網(wǎng)上選不同學(xué)校的課來聽,雖然辛苦,也不乏快樂。”
“與其坐等國家分配,不如學(xué)著自主創(chuàng)業(yè),趁著年輕,我想試試……”
“下崗時我哭過,可生活還得繼續(xù)。也許我今天只是個打工仔,明天就可能成為持股人……”
“過去是商店賣什么咱就得買什么,什么時候咱想買什么商店就能賣什么?。俊?span style="display:none">BUf答案圈
“坐公車、逛公園、逛博物館都不花錢了;有點兒小毛病,社區(qū)醫(yī)院就解決了。快八十歲了,明天還能盼點兒什么?”
……
這些話,說出了普通百姓的故事,道出了普通百姓的心聲。請以“改革開放中一個普通人的故事”為副標題,主標題自擬,寫一篇記敘文。要求:可寫實,可想象,有敘述,有描寫。700字左右。】
1.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B項“必須”錯誤。原文表述是“‘流寓’是指‘不得已’離開本土客居他鄉(xiāng)”。
2.B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依據(jù)文章提示,被稱為“流寓”的情況是在京屢考不中,旅居多年或遭貶謫或受排擠自請外放到非故鄉(xiāng)的地方為官。這個時候獲得的稱呼才符合題意。顯然,B項“東坡居士”是蘇軾在被貶黃州時因得到了一片東坡上的土地而自取的稱號。當(dāng)然和“流寓”有關(guān)?!叭偞蠓颉笔且驗榍乒苋斩玫姆Q呼;“范文正公”是范仲淹的謚號;“七絕圣手”是王昌齡得到的后人的贊譽。
3.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A項“無視”的說法錯誤。文中只是說,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多數(shù)嶺南流寓文士并沒有長時間地消極度日?!?span style="display:none">BUf答案圈
4.A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以及字形的能力。A“放”的第三筆是5.C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八妥由驿浚劣陬D丘”寫熱戀中的女子送來自己家提親的男子到的頓丘。沒有離別家鄉(xiāng)客居。而其他選項,李煜亡國后被宋軍擄至開封;杜甫則客居夔州。白居易被貶江州。
6.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項“江山易姓”是流寓文士因在當(dāng)?shù)刈龀隽司薮蟮呢暙I而被當(dāng)?shù)厝藨涯畹慕Y(jié)果,并不是他們當(dāng)時的政治追求。
7.A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項“不僅被廣泛傳揚并得到妥善保護”的說法屬于無中生有。材料三中涉及的三位歷史人物,劉禹錫在連州,編醫(yī)書、重教興學(xué)、關(guān)心少數(shù)民族。柳宗元在柳州,“興辦儒學(xué),推行教化,開挖水井,養(yǎng)民安民。”韓愈在潮州,“驅(qū)除鱷魚,獎勸農(nóng)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才,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倍紱]有涉及到發(fā)揚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內(nèi)容。
8.【參考答案】他們遭貶謫或受排擠因此到僻遠荒涼的地方為官;他們面臨著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和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實踐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們有政聲政績,促進了流寓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他們書寫了大量的詩文作品來反映流寓生活;他們得到了流寓地人民的認可和紀念。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蘇軾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從文段中篩選可知。文段一介紹的是造成文士流寓的原因,這些人的遭遇相似,都是出于政治原因,因政治斗爭遭排擠打擊,流落他鄉(xiāng)。文段二介紹的是這些人面對流寓之地的生活做出的反映。流寓生活往往充滿著艱辛,但是達觀的處世精神總是讓詩人于艱險中發(fā)現(xiàn)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他們選擇了“詩意地棲居”。文段三,文士在被貶之地做出的政績。“面對邊遠落后的蠻荒之地,來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們自覺承擔(dān)起傳播先進文化、先進生產(chǎn)方式的責(zé)任,他們不愧為嶺南大地的文化拓荒者?!闭驗檫@些,他們都受到了當(dāng)?shù)匕傩盏恼J可。
二、文言文閱讀
9.D 【解析】暗:不明白
10.B 【解析】第一個以,表目的來,第二個按照;A項兩個“所以”都是用來;C項兩個“因”都是順應(yīng),沿著、根據(jù)之意。D項兩個“而”表轉(zhuǎn)折。
11.D 【解析】不相復(fù)是不相同或者不互相因襲之意。
12翻譯:①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創(chuàng)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約束。賢能的人變革禮制,而沒有才能的只能受禮制的束縛。
②治理國家不一定用一種方式,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13.商鞅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讓你佩服?請結(jié)合原文,說說你的見解。(5分)有大智慧、大格局,大視野,大胸懷,大氣魄。自信、意志堅定。有遠見卓識、果敢、敢于改革、不因循守舊、不走常人之路等。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優(yōu)秀品質(zhì)(1分),扣文本(1分),疑行無成,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于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于民。見解(3分)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14.略
三、詩歌鑒賞
15.C
16.C
17.同是寫柳絮,但是薛寶釵和林黛玉的詞卻明顯不一樣,請比較分析兩首詩的不同之處。(6分)【參考答案】柳絮的意象不同:林詩的柳絮漂泊、命薄、愁苦、傷感、任性。(1)薛詩的柳絮:自信、隨緣、開朗、積極向上。(1)意境(詩風(fēng))不一樣:林詩的意境靈動、富有才情、別具一格。理想主義(1)薛詩:意境渾厚、淳樸?,F(xiàn)實主義。(1)情感和形象不一樣:林詩抒發(fā)了自己寄人籬下,漂泊無依,凄楚哀婉的境況。表達了(傾訴了)無依無靠、無力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抒寫內(nèi)心的孤獨與悲傷。(1)薛詩寫了柳絮不隨流水,不墮泥土,借風(fēng)力,飛上云霄,積極昂揚的精神,意境渾厚,表現(xiàn)了薛寶釵的積極入世的心態(tài),不自怨自艾,志存高遠的心態(tài)。(1)18.C
19.默寫:①男女衣著 ②泉香而酒洌 ③蒙絡(luò)搖綴 ④萬里悲秋常作客 ⑤日星隱曜 ⑥無為在歧路⑦我寄愁心與明月 ⑧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詩歌補充賞析:
林黛玉作的是《唐多令》眾人看了,俱點頭感嘆,說:“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毖氣O作的是《臨江仙》。史湘云在看了第一句后,“先笑道:‘好一個‘東風(fēng)卷得均勻’!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北娙嗽诳戳诉@首詞后,“都說:‘果然翻得好氣力,自然是這首為尊。纏綿悲戚,讓瀟湘妃子(林黛玉)’”。其實,這兩首詞透露了薛寶釵和林黛玉的愛情觀,林黛玉是“一團團逐對成球”,追求的是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求今生今世與所愛的人在一起,管它什么世俗偏見,管它什么封建禮儀,管它什么女子德行!這就是特別重視感情的林黛玉。薛寶釵是“任他隨聚隨分”,愛情于她并不那么重要,跟誰在一起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能否取得較好的社會地位,能否讓她的德行為世人所認可!所以,黛玉要的是寶玉的感情,寶釵要的卻是寶玉夫人的地位。其結(jié)果也真如兩首詞:黛玉得到了寶玉的感情,寶釵得到了寶玉夫人的地位!但是結(jié)果卻又是極其感傷的,黛玉得到了寶玉的感情,但過早去世,寶釵得到了寶玉夫人的地位,卻沒法抓住寶玉的心,最終落得個守活寡的下場。
另外,這兩首詞也表現(xiàn)了兩人的根本不同,林黛玉的詞表明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永遠生活在詩意的境界里,看到落花會流淚,聽到秋風(fēng)會悲戚,看到柳絮會感傷。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能觸動她的哀思!明知道前路艱險,還是拼命去追求。而寶釵則是一位現(xiàn)實功利主義者,“好風(fēng)憑借力, 送我上青云”,始終想著榮華富貴,始終做著寶夫人的夢,始終打著她的如意算盤,幻想著有一天能夠憑借王熙鳳或賈母的力量登上寶夫人的寶座。另外,她的現(xiàn)實功利主義還表現(xiàn)在:善于把握現(xiàn)實利益的她總是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永遠以平靜的態(tài)度、精細的方法處理著一切。
兩相比較,我們發(fā)覺,“寶釵在作人,黛玉在作詩;寶釵在解決婚姻,黛玉在進行戀愛;寶釵把握著現(xiàn)實,黛玉沉酣于意境;寶釵有計劃地適應(yīng)社會規(guī)則,黛玉在自然地表現(xiàn)自己的靈性?!庇谑菚r代迎合了寶釵,扼殺了違反現(xiàn)實的黛玉。
綜上所述,林黛玉與薛寶釵,一個是宦家遺下的孤女,一個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個是率直重情的“淚美人”,一個是深沉理智的“冰美人”;一個是飄散著詩意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追求功利的現(xiàn)實主義者;一個博學(xué)多識,一個冰雪聰明;一個孤芳自賞,一個廣得人緣;一個成為叛逆者的榜樣,一個是為人妻遵守“婦道”的榜樣。兩個人的性格和人生完全是背道相馳的。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20.D 【解析】(應(yīng)為“雞鳴狗吠”) 21.C 【解析】(不是擬人的手法)
22.請分析第①段劃線句子“不過,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跟伙伴們滿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彈琉璃球……挨了多少罵”的作用。(4分)【參考答案】寫小時候在地上玩耍瘋玩的美好回憶,父母沒有時間管孩子,認為孩子接地氣長得很壯實會少生病。(1分)與下文現(xiàn)在的家長很難認同過去的看法?,F(xiàn)在的孩子不接觸土地容易生病做對比。(1分)為下文書法在城市生活在高樓與水泥地生活內(nèi)心無根、越來越漂浮的感覺,抗拒城市的繁華,懷念向往鄉(xiāng)村生活做鋪墊。(1分)為下文抒發(fā)文章主旨:接觸土地、接觸農(nóng)家生活,遵循天道和自然規(guī)律做鋪墊。(1分)23.(5分)(每點1分)答案要點: ①要和土地多接觸;②耕種土地時要尊重土地、愛惜土地,讓人與土地齊生共榮;③要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地氣的純正;④要用情用心深入農(nóng)家生活,懂民情和鄉(xiāng)事;⑤要信仰自然規(guī)律。
24.結(jié)合上下文,談?wù)勀銓Φ冖咦匀欢芜@句話“說得深些,農(nóng)具上沒有手印,手掌上沒有過血泡和老繭,對粗笨的農(nóng)具就沒感覺、沒感情,對百姓也不會動情、不會有真情”的理解。(5分)用形象的說法,沒有使用過農(nóng)具,沒有從事過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勞動,沒有在農(nóng)村吃過苦的經(jīng)歷,就不會對農(nóng)具有感情對它們親近、親切,不會理解和懂得百姓的生活。(2分)不能理解農(nóng)家的鮮活的人和事,懂得民情和鄉(xiāng)事,就不會真正理解農(nóng)民的不易,對他們用情用心。(1分)升華主旨:表達了真正的接地氣要與深入農(nóng)家生活,了解農(nóng)事才是接地氣。(2分)25.(3分)C
五、
26.微寫作
①京郊某公園草坪上豎立有一塊標語牌:“踐踏花草太不仁,亂挖野菜實無德”,這則標語有欠妥當(dāng)之處。請在該公園的網(wǎng)站上留言,就這則標語提出修改建議。要求修改意見中肯,層次清楚,表達得體,150字左右。
②北京的秋天秋高氣爽,景色宜人,請描寫一個能夠表現(xiàn)北京秋天之美的畫面。
③很多小說都有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它們在烘托氣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請從《紅樓夢》《紅巖》《邊城》《老人與?!贰秴群啊贰镀椒驳氖澜纭返牡湫铜h(huán)境中選擇一處,加以描述并做簡要點評。要求:符合原著內(nèi)容,條理清晰。
27.大作文
①孟子說“尊賢使能,俊杰在位?!辟t,即賢才,強調(diào)德行和能力兩個方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君要重用賢能之人,重用優(yōu)秀的人才,才能治理好國家。墨子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wù),將在于眾賢?!奔磭屹t良的人多了,治理才會好,否則就會出問題。統(tǒng)治者的要務(wù)是使賢人多。
其實,對賢才的需求,不僅是歷代明君所渴望的,也是當(dāng)今社會所急需的。請以“時代呼喚賢才”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700字。
②我們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受益者或訴求者。
“吃過麥當(dāng)勞,看過好萊塢,玩過迪士尼——我比我爸小時候強!”
“越來越多的同學(xué)上名校了,還能在網(wǎng)上選不同學(xué)校的課來聽,雖然辛苦,也不乏快樂?!?span style="display:none">BUf答案圈
“與其坐等國家分配,不如學(xué)著自主創(chuàng)業(yè),趁著年輕,我想試試……”
“下崗時我哭過,可生活還得繼續(xù)。也許我今天只是個打工仔,明天就可能成為持股人……”
“過去是商店賣什么咱就得買什么,什么時候咱想買什么商店就能賣什么???”
“坐公車、逛公園、逛博物館都不花錢了;有點兒小毛病,社區(qū)醫(yī)院就解決了??彀耸畾q了,明天還能盼點兒什么?”
……
這些話,說出了普通百姓的故事,道出了普通百姓的心聲。請以“改革開放中一個普通人的故事”為副標題,主標題自擬,寫一篇記敘文。要求:可寫實,可想象,有敘述,有描寫。700字左右。
數(shù)學(xué)語文英語物理化學(xué)
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其他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