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題記
父母、長輩、老師和同學,都曾不止一次地問過我:“長大以后,你想干什么?”想干什么?關于這個問題,我曾有過明確的答案,而現在,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想從事什么職業(yè),是對前行方向的一種選擇。有些人學文,有些人學理,有些人專攻藝術,有些人選擇舞臺……從高中分科到大學選專業(yè),我們一直在進行這樣的抉擇。然而自己前進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許多人都沒有明確的結論。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些人的方向從小就確定下來,并能夠矢志不渝地為之努力。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出身書香門第,從父輩開始便擔任史官。他從小立志編纂史書,三次游歷,幾乎跑遍了整個漢朝疆域;后來遭遇變故,他甚至愿意接受腐刑以繼續(xù)編史,直到完成《史記》之終章——《太史公自序》。試想,一個人從小沒有志向,沒有堅持到底的毅力,能成就一個名垂千史的太史公嗎?
然而,孔夫子的那段話并沒有講完。他還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碧饭菢拥娜斯倘恢档贸缇?,但“五十始知天命”,幾次波折才找到前進方向的,才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大文豪魯迅,他擁有一個在百草園捉蟲捕鳥的快樂童年。彼時的魯迅也許根本沒有想過,他的前進方向應該是什么。后來離家去江南水師學堂,也只為“避一避風頭”。直到父親病故,魯迅動身去日本學醫(yī),那時他才有了“治病救人”的方向。至于“文字救國”的道路,已是后話了。
司馬遷的方向不曾改變,魯迅的方向在確定之前一直在改變。但不管怎樣,在命運兜兜轉轉的浪潮之中,他們終是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魯迅懷揣著喚醒麻木國人的信念,這份“志”,如同天上飛鴻、海上明星,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
有一首詩這樣寫:“土地上生長著信念,有多少秋天就有多少春天。是象就要長牙,是蟬就要振弦。我將重臨這個世界。我是一道光線,也是一縷青煙?!弊龊卯斚?,就像蟬振弦,象長牙,才能有能力去選擇,去追尋前進的方向。
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終會找到前進的方向。如海上微光,若隱若現,卻依然明亮。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