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傳統中國中的禮
在傳統的鄉(xiāng)土社會中,禮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在法制尚不完善的過去,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受著禮的制約,而與法不同的是,禮對于社會關系參與者的約束力并不普遍平等。在過去,禮使階級矛盾明顯更為尖銳,呈現出更為穩(wěn)定的社會結構,這和教化權力是分不開的。
《鄉(xiāng)土中國》在描述鄉(xiāng)土社會時指出,與現代法治社會不同的是,中國傳統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禮治社會。禮經由教化權力施加于下一代,從思想上根深蒂固,從而規(guī)范了社會行為。因此費先生有一觀點差矣,他說鄉(xiāng)下人“愚”是知識問題,但其實“愚”體現的是鄉(xiāng)土社會禮制思想束縛了鄉(xiāng)土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遠遠落后于城市生產力發(fā)展。因此造成的社會差異導致了鄉(xiāng)下人無法接觸到新興知識,或者無法理解、接受這些知識。相較之下便體現出“愚”的一面。而現如今,鄉(xiāng)村振興從打破思想禁錮開始,鄉(xiāng)村爆發(fā)出完全不遜色于城市的發(fā)展?jié)摿Α?span style="display:none">ARj答案圈
由此可見,“愚”的問題不止于鄉(xiāng)村。凡是受到教化影響,使禮制思想固化,無法快速適應新環(huán)境,喪失了時勢權力的人,無論來自城里抑或鄉(xiāng)下人,皆有“愚”的問題。因此,當代教育應極力避免這一點。
即便如此,毋庸置疑的是,禮在維護社會秩序,提升國家凝聚力的方面,直至今日仍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費先生在書中寫到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類型: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從實用主義出發(fā),有機結合的法理社會明顯更能達到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的目的,可也正因為這過強的目的性,注定了其構成的社會關系并不緊密,最終表現為“大難臨頭各自飛”,其責任關系僅靠法律來判定。而在禮俗社會,責任關系受到血緣地緣等多方面的束縛。比方說,在傳統中國,一人犯法九族連坐,有的夸張的鄰居也是一族,十族連坐,因此親戚鄰居朋友,皆有勸善的義務。而在禮俗社會,責任關系受利益影響更小,人情味更濃。
老祖宗說過的“過猶不及”是有道理的。例如,自由戀愛聽起來是美好的,卻又有多少人因為荷爾蒙的沖動后悔終生。顯然在這一方面,父母擁有更大的話語權?,F實中的婚姻往往撇開了浮士德式還是阿波羅式,從來沒有二選一的規(guī)則。法治與禮俗也是如此。而費先生在書中并未表明立場,只是從學術出發(fā)剖析了鄉(xiāng)土社會的現況。
或許惰性極強的禮俗社會并不適應物質文明快速發(fā)展的現如今,但撇開封建禮制吃人的性質,禮的誕生也是社會發(fā)展需求與人類情感的驅使。因為人的情感激發(fā),形成了禮。然而過度追求禮制,最終暴露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真相,抹殺了人的情感。于是人開始追求理性,宣揚自由??深A見的、過度的自由將招致混亂,過度的理性將磨滅情感。人類社會像一個大擺鐘?,F在,它已經從禮制一側回過頭來,向另一側——法理社會——擺去。但必須知道,法理的極端也不適應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任由發(fā)展下去,也終會再次擺回中間的空白。
于是這才明白了初中政治知識: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法律與道德相得益彰。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