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處讀后感
我想熊培云先生之所以寫這本書,是為了引導著所有人去思考自由與自救吧。讀書時想起了之前讀過的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這片貧瘠的土地,沙漠下有無數(shù)尸骨,沙漠上有人和駱駝,沒有購物自由,沒有飲食自由,也沒有住宿自由,但三毛卻像極了沙漠中盛開的花朵,自由自在,放肆歡樂。
因為她心在云朵,心在荷西,所以歡樂的自由著。所以即使是在不自由的環(huán)境中,對生活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抱怨不斥責,靜心觀看自己,尋找到自己的一片潤澤。想起高中時,老師曾無數(shù)次故作嚴肅的說:“高度自律的人就有自由,自由就在自律中”,我一直以為是毒雞湯,就是為了讓我們好好學習,現(xiàn)在才覺得高度自律是對自己的高度負責,也是對別人的高度負責。拋開玩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保持初心堅持自我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書中所說:“每個人都在憤世嫉俗,每個人又都在同流合污”。能夠理智生活不被大環(huán)境影響的人,自有一片屬于他們的天空。
書中有這么一句話:“馬斯洛說,思想史就是一部說人性壞話的歷史”,讀到這一句不由得想起來很多,想起了柴靜說的“人能從潔白里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烏合之眾》《自私的基因》,每每讀到人性時,總是會感到一些沉重。
想起1974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進行了著名的行為藝術(shù)表演,人們對全身麻痹動彈不得的她從一開始的好奇觀望到后來的為所欲為,到有人將槍口對準了她的腦袋,表演結(jié)束她恢復知覺,只說“一旦你把決定權(quán)交給公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所以自由是每人的追求,但絕不包括放任自己,任其自流。就像書中說,一個人理應牢記初心守住底線,同時接受開放闊達的思想。我們生活于世,想享受生活,也想融入別人并被別人接納,所以我們要有情懷,有一份自覺,有所作為同時有所不為,在此基礎上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給予自己一份自由,對未來輕松上陣。
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
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其他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