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第二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小編已經(jīng)收集整理好了,大家需要核對答案的來答案圈看看
試題說明:
1、本試卷總分120分,答題時間120分鐘。試卷共9頁。
2、試卷分Ⅰ(閱讀題)和Ⅱ(表達題)兩部分,共四大題17小題。
3、選擇題將答案涂在答題紙的答題卡上,主觀試題答案答在答題紙指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閱讀題 共61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在中國歷史上,從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領域居于主導地位的是貴族階層,他們既是政治上的統(tǒng)治者,又是文化的領導者。貴族的精神旨趣是這一時期包括審美意識在內(nèi)的整個貴族文化的主體心理依據(jù)。這個階層鮮明的身份意識、強烈的榮譽感以及對“文”的高度重視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一時期,“文”基本上就是貴族教養(yǎng)的別名,既包含著關于禮樂儀式的各種知識,又包含著道德觀念系統(tǒng)及其話語形態(tài)。貴族之為貴族而不同于庶人之處,除了經(jīng)濟政治上的特權之外,主要就在于這個“文”之系統(tǒng)。這里的“文”雖然不同于后世“詩文”之“文”,更不同于現(xiàn)代以來的“文學”概念,但從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發(fā)展演變的歷史來看,周代貴族對“文”的高度重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是開了古代“文統(tǒng)”之先河。
春秋之末,隨著貴族等級制的瓦解,文化領導權亦逐漸從貴族階層轉(zhuǎn)移到一個新的知識階層——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漸漸取代貴族文化而成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個不變的整體,事實上,它也呈現(xiàn)為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從春秋之末到戰(zhàn)國時期可以說是“游士文化”階段,其主體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說,或授徒講學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諸子百家。到了秦漢之后,才可以說真正進入了“士大夫文化”階段。其主體是那些憑借讀書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識階層,即“士大夫”。自漢代大一統(tǒng)之后,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機制,可以簡稱為“讀書做官機制”——除了帝王及其宗親、開國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強等分享國家的權力之外,還有一個可以憑借讀書而躋身于官僚隊伍的社會階層,這就是所謂“士大夫”。尚未做官時他們是“耕讀傳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們是“詩書傳家”的“士族”或“仕族”,無論做官與否,讀書都是這個社會階層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國平天下——則是他們讀書的目的。因此盡管他們實際上是分為“官”與“民”兩大類型,具有巨大的社會差異,但從精神旨趣與價值取向來看,他們又是一個有著同一性的社會階層。
“道”是與士大夫階層相伴而生、亦相隨而亡的終極價值范疇,是這個社會階層精神旨趣的標志。在西周貴族階層的話語系統(tǒng)中最高價值范疇是“德”而不是“道”。原因不難理解:在“道”這一概念中暗含著士大夫階層的權力意識,是他們抗衡君權之主體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對獨立于政治權力體系的,因此需要一個“終極價值范疇”來作為標志和合法性依據(jù),其根本功能是用來規(guī)范和引導“勢”,即君權。貴族階層既掌握著政權,又掌控著文化,故而不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與政治權力分庭抗禮的終極價值范疇出來。春秋戰(zhàn)國之際“禮崩樂壞”,原有價值秩序被打破,以諸子百家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階層試圖通過話語建構(授徒講學、著書立說)來為社會“立法”,從而實現(xiàn)政治變革的宏偉目標,這就需要一個至高無上的價值范疇來為自身確立合法性。于是對“道”的推崇與捍衛(wèi)就構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維度。從孟子開始,士大夫階層便有了 “道統(tǒng)”意識,一直到明清之時,“道”始終是這個古代知識階層高揚的精神旗幟。與此相應,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意識、文學藝術觀念也主要是圍繞這個“道”展開的。而“文”與“道”的關系也就成為中國文學思想史上的核心問題之一。
(節(jié)選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歷史生成及其對文論觀念之影響》)
1. 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從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文”作為一個系統(tǒng),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包含了禮樂儀式等各種知識和道德觀念系統(tǒng),也決定了貴族與庶人的不同。
B. 士大夫文化有著不斷變化的特點,從春秋末年至戰(zhàn)國時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態(tài),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
C. 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的身份并不單一,然而均以讀書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為讀書的目的,從而在精神旨趣和價值取向上趨于一致。
D. “道”的價值觀點與士大夫階層相伴隨,是這個階層的一張標簽。如果追尋“道統(tǒng)”意識的源頭,則可上溯至孟子。
2. 下列表述中,不是“道”成為士大夫階層終極價值范疇的原因的一項是( )
A. 士大夫文化是相對獨立,士大夫階層需要一個“終極價值范疇”來作為標志和合法性依據(jù)。
B. 士大夫階層有屬于自己的權力意識,他們需要一種價值觀念抗衡君權,張揚主體精神。
C. 士大夫階層在原有價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試圖為社會“立法”,從而實現(xiàn)政治變革。
D. 士大夫階層有一種“道統(tǒng)”意識,“道”始終是這個古代知識階層高揚的精神旗幟。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士大夫階層重視讀書。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聯(lián)“敦孝悌此樂何極,嚼詩書其味無窮”,就鮮明體現(xiàn)了士大夫之風。
B. 由“文統(tǒng)”到“道統(tǒng)”,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形態(tài)和構成的巨大變遷。孟子所謂“彼一時,此一時也”可以描述這種歷史發(fā)展的常見規(guī)律。
C. “學而優(yōu)則仕”是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中的一種機制,也是中國古代士大夫文化的傳統(tǒng)。隋唐開始推行的科舉制對強化和發(fā)展這種傳統(tǒ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D. 在文與道的關系上,士大夫階層的文學藝術觀念也主要是圍繞“道”展開的,“文”由此依附于“道”,正如韓愈所言:“文者,貫道之器也?!?span style="display:none">Npx答案圈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篩選和概括。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A項,“‘文’作為一個系統(tǒng)……也決定了貴族與庶人的不同”有誤,“決定”一說不當,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貴族之為貴族而不同于庶人之處,除了經(jīng)濟政治上的特權之外,主要就在于這個‘文’之系統(tǒng)”。
【2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表述,不是‘道’成為士大夫階層終極價值范疇的原因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設題的誤區(qū)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無據(jù)、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考生要特別注意題干的選擇依據(jù),“不是‘道’成為士大夫階層終極價值范疇的原因”。D項,“士大夫階層有一種‘道統(tǒng)’意識,‘道’始終是這個古代知識階層高揚的精神旗幟”不是原因,這是表現(xiàn)。文章最后一段說“從孟子開始,士大夫階層便有了‘道統(tǒng)’意識,一直到明清之時,‘道’始終是這個古代知識階層高揚的精神旗幟”,這是具體的表現(xiàn)。
【3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zhì),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nèi)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D項,“‘文’由此依附于‘道’”有誤,“依附”不合原文,文章的表述是“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意識、文學藝術觀念也主要是圍繞這個‘道’展開的,而‘文’與‘道’的關系也就成為中國文學思想史上的核心問題之一”。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我讀《時間簡史》[注]
畢飛宇
《時間簡史》這本書我讀過許多遍,沒有一次有收獲。每一次讀《時間簡史》我都覺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皚皚,陡峭,圣潔,離我非常遠。我清楚地知道,我這輩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點說,我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點說,隔著窗戶,遠遠地望著它們“在那兒”,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愛因斯坦更像一個小說家。我喜歡他。在普林斯頓,愛因斯坦這樣給年輕的大學生解釋了相對論——一列火車,無論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因為火車越快,它自身的質(zhì)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當我在一本書里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高興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撓腮了。我居然“聽懂”相對論了。理性一點說,愛因斯坦的這番話誰都能聽得懂。我只能說,在愛因斯坦用火車這個意象去描繪相對論的時候,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
畢加索有一個特殊的喜好,他愛讀愛因斯坦。畢加索說:“當我讀愛因斯坦寫的一本物理書時,我啥也沒弄明白,不過沒關系,它讓我明白了別的東西?!碑吋铀髡f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歡讀愛因斯坦,你會“明白別的東西”。事實上,閱讀最大的魅力就在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飯,你給了我一張笑臉或一張電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謝。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空間-時間”并不是一個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彎曲”的。他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時間-空間”其實就是一張阿拉伯飛毯,我們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翹起來的那個飛毯里頭。我要說,人類所有的快樂與悲傷都與時間和空間的限度有關。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開更快的汽車,我要活更長的壽命。是的,人們都渴望自己在時間和空間這兩個維度上獲得更大的份額。
顧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現(xiàn)代奧林匹克?,F(xiàn)代奧林匹克精神在本質(zhì)上其實就是兩條:第一,爭奪更多的空間;第二,用最短的時間去爭奪最大的空間?,F(xiàn)代奧林匹克精神的偉大之處就在這里,它不是滅絕貪婪,而是給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戲的規(guī)則。于是,貪婪體面了,貪婪文明了,貪婪帶上了觀賞性。最關鍵的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有效地規(guī)避了貪婪所帶來的流血、陰謀、禁錮和殺戮。它甚至可以讓爭奪的雙方變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還是一個鄉(xiāng)村兒童的時候,家里一貧如洗??墒牵夷赣H卻有一塊瑞士手表,方圓幾十里之內(nèi)唯一的手表。我崇拜我的母親。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時間,得到的建議只能是這樣的:“去找陳老師。”那時我以為,時間是手表內(nèi)部的一個存在。等我可以和母親“對話”的時候,母親卻告訴我,手表的內(nèi)部并沒有意義,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著的那個“表面”。長針轉(zhuǎn)一圈等于一分鐘,短針走“一格”等于五分鐘。我母親的“時間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時間其實不是時間,它是空間。它被分成許多“格”。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什么時間,所謂的時間,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湯圓。
我人生的第一次誤機是在香港機場。那是上個世紀的90年代。香港機場的候機大廳里有一塊特殊的表,非常大。那塊透明的“大表”是由無數(shù)的齒輪構成的,每一個齒輪都是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時間其實是一根綿軟的面條,它在齒輪的切點上,由這一個齒輪交遞給下一個齒輪。它是有起點的,當然也有它的終點。我像一個白癡,傻乎乎的,就這樣站在透明的機芯面前。我無法形容內(nèi)心的喜悅,為此錯過了我的航班。這是多么吊詭的一件事:表是告訴我們時間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時間忘了。是的,我從頭到尾都在“閱讀”那塊碩大的“手表”,最終得到的卻是“別的”。
回到《時間簡史》。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閱讀《時間簡史》的,我讀得極其慢,有時候,為了一頁,我會耗費幾十分鐘。我知道,這樣的閱讀不可能有所收獲,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難度會帶來特殊的快感,這快感首先是一種調(diào)動,你被調(diào)動起來了。一個人所謂的精神歷練,也一定和難度閱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個沒有經(jīng)歷過難度閱讀的人,很難得到“別的”快樂。
【注】《時間簡史》: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作品,介紹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
4.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 開頭以雪山的美麗、圣潔來形容《時間簡史》的魅力,以雪山的遙遠、不可攀登來表明作者因無法理解此書而沮喪的心情。
B. 相比霍金,作者更喜歡愛因斯坦,因為愛因斯坦既能像小說家一樣通俗生動地講述,又能像詩人一樣借形象來傳達深意。
C. 文中引述他人觀點、描寫個人感悟與經(jīng)歷的大量文字,看似與題目無關,其實都屬于對《時間簡史》一書的闡釋與補充。
D. 結尾“回到《時間簡史》”一句,點題并照應開頭,還包含了言外之意:作者在“回到”之前已經(jīng)歷過遙遠的精神漫游。
5. 作者對“時間”的認識先后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請根據(jù)文本簡要說明。
6. 既然“這樣的閱讀不可能有所收獲”,為什么作者堅持認為“它依然是必需的”?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
【答案】4. A 5. (1)時間是手表內(nèi)部的一個(客觀)存在;
(2)時間是空間,被分成了許多“格”;
(3)時間意味著別的東西;(或“世界上本沒有時間,時間是別的東西”)
(4)時間有起點,也有終點;
(5)時間(與空間都)(是一個平面,是有弧度的,彎曲的。
(6)人的欲望與時間(和空間)有關,應為此制定規(guī)則。
6. (1)有意外的、別的收獲。(或“作者收獲了對閱讀魅力的領悟,對時空本質(zhì)的理解,對童年往事的追憶等,體會到書本之外的‘別的快樂’”。)
(2)獲得了特殊的閱讀快感。(或“作者思維變得活躍(狀態(tài)被調(diào)動起來),想到了愛因斯 坦、畢加索,顧拜旦等,獲得特殊的快感”。)
(3)獲得了閱讀的精神磨礪(或歷練)。(或 “作者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讀此書,明 知難以讀懂仍堅持不懈,獲得精神的磨練,得到別的樂趣,這正是閱讀的魅力?!保?span style="display:none">Npx答案圈
【解析】
【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鑒賞能力。選項中,A項,考查“內(nèi)容理解”,錯在“沮喪的心情”,作者對于讀不懂《時間簡史》的并沒有“沮喪”;B項考查“把握人物情感,分析常用手法”,錯在前面的“更喜歡”,文中并沒有提到作者對霍金的態(tài)度,后面對比喻的理解沒有問題;C項,考查“把握文章寫作思路”,錯在“對《時間簡史》一書內(nèi)容的闡釋與補充”。作者說了自己讀此書“不可能有所收獲”,既然沒有讀懂,闡釋與補充就無從談起。文章圍繞著讀《時間簡史》而明白“別的東西”這一線索來展開,那些文字是由此書引發(fā)的別的思考與感悟;D項,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正確。
點睛:這類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
【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題關鍵詞“對‘時間’的認識先后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篩選文中關鍵語句,“‘空間—時間’并不是一個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彎曲’的”“人類所有的快樂與悲傷都與時間和空間的限度有關”“也就是制定游戲的規(guī)則”“時間是手表內(nèi)部的一個存在”“我知道了,時間其實不是時間,它是空間”“它被分成許多‘格’” “它是有起點的,當然也有它的終點”“我從頭到尾都在‘閱讀’那塊碩大的‘手表’,最終得到的卻是“‘別的’”概括形成答案。要注意原文使用了倒敘的寫法,答案1、2、3點在時間上要早于4、5點。題目只要求簡要說明,不必答出時間、人物等多余的要素,只要答出變化就行(注意不能用比喻來代替說明)。
【6題詳解】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挖掘文本豐富內(nèi)涵”能力題目。答題關鍵詞“為什么作者堅持認為閱讀是必需的”,答案的要點都來自最后一段,“難度會帶來特殊的快感,這快感首先是一種調(diào)動,你被調(diào)動起來了”“一個人所謂的精神歷練,也一定和難度閱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個沒有經(jīng)歷過難度閱讀的人,很難得到‘別的快樂”。分析的具體內(nèi)容還要注意在前文中提取、概括。
點睛: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題目,答題時根據(jù)題干的要求先篩選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注意區(qū)分是局部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然后找到具體的答題區(qū)位,摘取關鍵詞語作答,重點注意相關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偨菄L造山濤,濤嗟嘆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毖芗扔惺⒉琶烂?,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藉甚,傾動當世。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累居顯職,后進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選舉登朝,皆以為稱首。矜高浮誕,遂成風俗焉。
衍妻郭氏,賈后之親,藉中宮之勢,剛愎貪戾,聚斂無厭。衍疾郭之貪鄙故口未嘗言錢郭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阿堵物卻其措意如此。
時齊王冏有匡復之功,而專權自恣,公卿皆為之拜,衍獨長揖焉。衍雖居宰輔之重,不以經(jīng)國為念,而思自全之計。及越薨,眾共推為元帥。衍以賊寇鋒起,懼不敢當。辭曰:“吾少無宦情,隨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處之。”俄而舉軍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與之相見,問衍以晉故。衍為陳禍敗之由,云計不在己。勒甚悅之,與語移日。衍自說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勸勒稱尊號。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壞天下,正是君罪?!笔棺笥曳龀觥V^其黨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如此人,當可活不?”萇曰:“彼晉之三公,必不為我盡力,又何足貴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鋒刃也?!笔谷艘古艍μ顨⒅?。衍將死,顧而言曰:“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睍r年五十六。
(選自《晉書·王衍傳》,有刪改)
7.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衍疾郭之貪鄙/故口未嘗言錢/郭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阿堵物卻/其措意如此
B. 衍疾郭之貪鄙故/口未嘗言錢/郭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阿堵物/卻其措意如此
C. 衍疾郭之貪鄙故/口未嘗言錢/郭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阿堵物卻/其措意如此
D. 衍疾郭之貪鄙/故口未嘗言錢/郭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阿堵物/卻其措意如此
8.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總角,古時未成年的人把頭發(fā)梳成兩個發(fā)髻,如頭頂兩角,后來代指兒童時代。
B. 龍門,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龍門”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門拜訪,可稱為“登龍門”。
C. 長揖,舊時見面的一種禮節(jié)。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向?qū)Ψ奖硎揪匆狻?span style="display:none">Npx答案圈
D.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體所指不盡相同。
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王衍神情秀美,儀態(tài)風雅。雖然得到了山濤的贊揚,但是山濤認為他也許會貽誤天下蒼生,事實證明山濤眼光獨到。
B. 王衍聲名顯赫,時望所歸。朝野上下一致認為他是“一世龍門”,而后輩士子將他視為楷模競相模仿,甚至使虛浮妄誕成為風俗。
C. 王衍身居要職,卻推脫責任。司馬越死后,眾人推舉王衍做元帥,但他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借口推脫。
D. 王衍被俘后,因遠近聞名,身居晉之重任,不肯參與石勒政事為其盡力,加上勸石勒稱帝,致使石勒大怒,將他殺掉。
10.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俄而舉軍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與之相見,問衍以晉故。
(2)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答案】7. A 8. C 9. D
10. (1)不久晉朝全軍被石勒部隊擊敗,石勒稱呼他王公,并和他見面,向王衍詢問西晉舊事。
(2)我輩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從前不效法崇尚浮華虛無,合力來匡救天下,還可以不到今天這個地步。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句意、虛詞和結構判斷。本題A 項“故”是“因此”的意思,放在后句的開頭,其前斷句,排除B、C項;“舉阿堵物卻”是其說的話,意思是“拿這些東西下去”其后斷句,排除D項。句子翻譯為:王衍憎惡郭氏貪婪鄙俗,因此從不提錢。郭氏想試試他,讓婢女把錢環(huán)繞床邊放著,讓他不能走動。王衍早晨起來看見錢,對婢女說:“拿這些東西下去!”他對待錢的意思是這樣的。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答題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C項長揖,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仔卸Y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向?qū)Ψ奖硎揪匆?。故選C。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D 項,因果關系錯,原文為“衍為陳禍敗之由,云計不在己。勒甚悅之,與語移日。衍自說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勸勒稱尊號”,王衍被殺是因為在與石勒交談時,仍推脫責任,并勸其稱帝,并非因為遠近聞名,身居重任,又不肯參與石勒政事,為其盡力。故選D。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注意得分點。①“俄而”:不久;“舉”:全;“晉故”:西晉的舊事.② “曹”:等,輩;“向若”:如果;“祖尚”:效法崇尚;“戮力”:合力。
(二)古代詩歌閱讀 (9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注】柳宗元、劉禹錫因參予“永貞革新”而久遭貶謫,奉旨返京后,再度被遠謫。此詩作于兩人在衡陽分手、各赴謫地之時。伏波:這里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亂上功勛卓著。翁仲:后世稱石像或墓道石為翁仲,此指伏波將軍廟前的石像。濯纓:洗濯冠纓?!冻o?漁父》中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后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11. 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span style="display:none">Npx答案圈
A. 首聯(lián)寫兩人在長期貶謫之后重回長安,沒料到再度被遠謫,兩句表現(xiàn)了命運之多變,人生之艱辛。
B. “伏波故道風煙在”寫詩人行進在伏波將軍當年出征的路上,追憶前賢,不由得心生自勉奮發(fā)之意。
C. “翁仲遺墟草樹平”寫伏波將軍廟宇空余石像荒草、斷壁殘垣,借此感慨人心變異,世道衰微。
D. “休將文字占時名”話中有話,因為兩人曾因作詩諷刺權貴而背上罪名,此處多有自嘲之意。
12. 尾聯(lián)是怎樣抒發(fā)感情的?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11. B 12. (1)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不必臨河取水,離別時的眼淚就可以洗濯冠纓,表現(xiàn)詩人珍重惜別的感傷,以及歷盡艱辛的悲愴。(2)用典抒情。“濯纓”用《楚辭》之典,有與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無畏打擊,保持志行之高潔。
【解析】
【11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棥?,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B項,表達的不是“自勉奮發(fā)”之意,而是在追憶前賢的同時,古(人)今(我)對比,感慨自身飄零于世,壯志難酬。要注意結合把握整首詩的感情傾向,并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故選B。
【12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尾聯(lián)‘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是怎樣抒發(fā)感情的?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是考查詩歌抒情的方式?!敖癯挥门R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意思是“今日生離死別,對泣默然無聲;何須臨河取水,淚灑便可濯纓”,尾聯(lián)表友情之深厚,嘆身世之悲凄,將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以漢代蘇武去國離鄉(xiāng),李陵贈別蘇武的詩句來比他與劉禹錫的分路,與蘇李相比,“悵悠悠”則同,但他們用不著“臨河”取水,這流不盡的淚水便足以濯纓洗冠了——“垂淚千行”。這看似乖謬,實則在理。這藝術上的夸張同樣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彼時彼地的兩位詩人,命運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淚;生離死別,無緣再見,可垂淚;英雄失路,報國無門,可垂淚;新貴弄權,國之日衰,亦可垂淚。即使“垂淚千行”,也不足以表達其悲痛、憤懣、傷感、失落、依戀、憂郁互為交織的復雜感情。此詩的結句從蘇李贈別詩中翻出無窮之意。尾聯(lián)乃表兩個斷腸人相別,將國事家事融為一體,可憂可嘆,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同樣膾炙人口,且有令人潸然淚下的藝術效果。
點睛: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nèi)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者都涉及。情感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直接表達,出現(xiàn)情感詞,其二是借助意象來表達,找出詩人筆下的意象即可體會情感.答題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達……感情;間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畫面),渲染……氛圍,營造……意境,表達了……感情。比如本詩的尾聯(lián),考生可以從夸張和用典兩個角度分析。
13.名句默寫。
(1)在《論語》中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主觀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pan style="display:none">Npx答案圈
(4)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闡釋了即使遇到災禍也要挺身而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學而不思則罔 (2). 思而不學則殆 (3). 三人行 (4). 必有我?guī)熝? (5). 人恒過然后能改 (6).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7).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8). 所惡有甚于死者 (9). 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析】
【詳解】此題考核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類題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寫和根據(jù)上下文填空兩種類型。答題時注意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默寫還要注意給出的提示,填準句子。此題屬于理解性默寫,注意選準句子,不要寫錯別字,重點注意罔、殆、恒、衡的寫法。
第Ⅱ卷(表達題 共59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同一個人,遇上急事可能會闖紅燈,但若在開車,再著急往往也能遵規(guī)守矩;同一個人,在綠皮火車里會 ,但在高鐵上卻能全程禁煙。違法成本不同,執(zhí)法剛性也不同。這啟示我們:文明不僅是倡導、教育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
文明是管出來的。因此在權利與義務的兩端,人們往往愿意享受文明,卻不愿承擔文明的成本。許多人羨慕歐美國家立法保護小動物,殊不知養(yǎng)犬人身上背負的義務條款數(shù)不勝數(shù):上保險、打疫苗、戴口套等等。不僅如此,如果狗闖禍或由于主人的疏忽使他人受到傷害,狗主人除了會面臨高額罰款,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在現(xiàn)代社會,( )。
文明是管出來的,還因為管理缺失導致的“公地悲劇”“破窗效應”,現(xiàn)實中 。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的中心城市,一街之隔,常有靜謐與臟亂差的 ,這是持續(xù)治理與“放棄治療”的區(qū)別。正因為醉駕入刑,“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在中國 ;正因為制度持續(xù)發(fā)力,欠債不還的老賴開始減少;正因為有嚴密的監(jiān)管體系,人們對網(wǎng)購的信任指數(shù)越來越高。
“一時不文明,時時受約束;一處不文明,處處受阻礙”,只有形成這樣的鮮明導向,才能讓文明的舉止始于自發(fā)、成于自覺。
14. 文中畫橫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因為在權利與義務的兩端,人們往往愿意接受文明的成果,卻不愿承擔文明的成本。
B. 因為在權利與義務的兩端,人們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卻不愿承擔文明的成本。
C. 因此在權利與義務的兩端,人們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卻不愿承擔文明的成本。
D. 因此在權利與義務的兩端,人們往往愿意接受文明的成果,卻不愿承擔文明的成本。
15. 下列在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法律規(guī)則要讓更多人知邊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規(guī)矩
B. 知邊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規(guī)矩要讓更多的人知道
C. 知邊界、明事理、懂規(guī)矩、不逾矩要讓更多的人知道
D. 法律規(guī)則要讓更多人知邊界、明事理、懂規(guī)矩、不逾矩
16.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吞云吐霧 比比皆是 迥隔霄壤 蔚然成風
B. 噴吐云霧 比屋可封 迥隔霄壤 靡然成風
C. 吞云吐霧 比比皆是 霄壤之別 蔚然成風
D. 噴涂云霧 比屋可封 霄壤之別 靡然成風
【答案】14. B 15. D 16. C
【解析】
【1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分析語段,“文明是管出來的”這句話是這段話的中心句,是事情的結果,該句與后一句是因果關系。例句表述錯誤,因為“享受”和“文明”搭配不當,應該是“享受文明的結果”。A項,“接受”和“成果”搭配不當,應是“文明的成果”。排除A、D項。第三節(jié)的首句“文明是管出來的,還因為管理缺失導致的……”這兩句之間的因果關系,根據(jù)這個句子中的“還”可知,本題中的“文明是管出來的”與“在權利與義務的兩端,人們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卻不愿承擔文明的成本”之間也應該是因果關系。所以C項因果倒置,要排除C項。故選B。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補寫句子。這是考核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重點考核語句連貫,語句銜接的題目是課標卷必考的題目,有時是排序,有時是填寫銜接句,排序的題目主要從陳述對象的轉(zhuǎn)換、關聯(lián)詞語的呼應、指代性詞語的指代意義、和上下文的順序照應、和空格前后的銜接等角度分析。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運用,句式選用、情感基調(diào)、前后的邏輯順序和音韻的和諧的角度選取。此題注意語意的銜接。“不逾矩”“懂規(guī)矩”的順序排列不合邏輯,應該把“懂規(guī)矩”放在“不逾矩”前面。同時,上文所舉事例是關于法律對養(yǎng)狗人的管束的,所以這里用“法律規(guī)則”做主語更好。故選D。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成語的運用。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然后比對給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語境。吞云吐霧:形容人吸鴉片、香煙時噴吐出濃重煙霧的樣子(含譏諷意)。噴吐云霧,多用來形容吸煙,因吸煙時噴吐出的煙像云霧一樣。根據(jù)上下文,這里選擇“吞云吐霧”更好。比屋可封: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根據(jù)上下文,這里說的是“管理缺失導致的‘公地悲劇’‘破窗效應’”非常常見。所以此處應該填“比比皆是”。霄壤之別:天和地,一極在上,一極在下,比喻差別極大。迥隔霄壤:如天上和地下之間的距離。這個成語強調(diào)距離遠。根據(jù)語境的意思是說雖“一街之隔”,但是“靜謐與臟亂差”差別極大。所以此處應選“霄壤之別”;蔚然成風:形容一件事情逐漸發(fā)展、盛行,形成一種風氣(多指好的)。靡然成風:指群起效尤而成風氣。根據(jù)語境的感情色彩,此處說的是“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這種好現(xiàn)象在中國已形成一種風氣,所以此處應選“蔚然成風”。故選C。
【點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cè)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四、寫作(50分)
17.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網(wǎng)上引發(fā)激烈爭論。
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經(jīng)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臺,而其中更收藏著眾多珍貴藝術品,無疑是無價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的焚毀不僅是法國文明的消損,更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重大遺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聞下面,竟有不少網(wǎng)民拍手稱快,更是稱這場大火是當初法軍焚燒圓明園的報應,相關微博評論中“天道有輪回”字眼層出不窮。
對此現(xiàn)象,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答案】
巴黎圣母院大火,不可“燒毀”理性
法國巴黎承載數(shù)百年歷史的著名地標——巴黎圣母院突發(fā)大火,這是巴黎圣母院迄今為止遭遇的最大浩劫。這把火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大家對此深感痛心。
然而,國內(nèi)網(wǎng)絡上有不少人卻出現(xiàn)“同態(tài)復仇”心理,甚至有人幸災樂禍,認為“天道好輪回”。建筑古跡文化遺產(chǎn)不分國界,狹隘的民族主義不是愛國,大火萬萬不可燒毀網(wǎng)友的理性。
面對燒毀文化遺跡的熊熊大火,無數(shù)人悲慟傷感,但在這之外,亦有其他聲音出現(xiàn)。較為典型的是不少網(wǎng)民持有“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的幸災樂禍的態(tài)度,認為這一災難性媒介事件看似是非人為故意的發(fā)生,實則是對于過往的補償??偟膩砜?,這是一種典型的“同態(tài)復仇”的惡性心理,即你有損于我,那我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態(tài)復仇”本質(zhì)上是一種野蠻的、非理性的、非現(xiàn)代的社會思維方式和行為理念。
“同態(tài)復仇”的心理并不可取,而且巴黎圣母院建筑及其文化本身并不承載著贖罪的表征和義務。巴黎圣母院最早于1163年開工,1345年竣工,雖歷經(jīng)多次修繕,但其已擁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其建筑與雕刻藝術、室內(nèi)珍寶以及無數(shù)勞動智慧的凝結都是屬于人類的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它已然逾越了民族、文化、國別的邊界,對于全世界的人民都產(chǎn)生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比如圍繞巴黎圣母院這一偉大的古跡及其瑰麗的珍寶,產(chǎn)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文藝作品,其中較為著名的即為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圣母院》,有人說:“巴黎圣母院有多美,《巴黎圣母院》就有多美”,當巴黎圣母院起火引發(fā)公眾討論時,《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也成為了“高頻詞匯”,可見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文學作品的本質(zhì)和源頭實則來自于巴黎圣母院這一建筑及其文化本身。巴黎圣母院的存在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且難以磨滅的,它不僅屬于法國,更屬于全世界。
誠然,勿忘國恥是每個國人的必修課程,然而面對聲勢浩大的輿論浪潮切不可喪失了理性,隨波逐流催動惡性的群體極化。如若抱著“同態(tài)復仇”的心理“觀賞”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熊熊烈火,我們又與當年歷史的罪人有何差異呢?
【解析】
【詳解】此題考核寫作能力,是一道時評類任務驅(qū)動型的材料作文,題目由三部分構成:時事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時事材料背景是巴黎圣母院失火。法國當?shù)貢r間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發(fā)生火災,教堂尖頂在大火中坍塌,建筑損毀嚴重。材料的主體內(nèi)容是部分中國網(wǎng)民對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的評價。不少中國網(wǎng)民拍手稱快,認為“天道有輪回”,這場大火就是當初法國焚燒圓明園的報應。寫作任務是“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對此”,指的是材料中部分網(wǎng)民對失火所持的態(tài)度。寫作要求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文體限定為議論文,二是注意卷面整潔。立意時要明確材料中部分網(wǎng)民對巴黎圣母院失火所持的態(tài)度:拍手稱快;認為“天道有輪回”,這場大火就是當初法國焚燒圓明園的報應。他們?yōu)槭裁磿诌@樣的態(tài)度純粹的幸災樂禍;對英法聯(lián)軍焚燒圓明園的不滿;愛國。怎么看待這部分網(wǎng)民的態(tài)度:有沒有合理的、可取的成分存在;不合理之處在哪里。具體立意即可。
參考立意:
(1)狹隘的民族主義可休矣;(2)莫讓文明染上仇恨;(3)國恥不能忘卻,但不應該落井下石;(4)巴黎圣母院大火,不可“燒毀”理性。
結構示例:
首先引用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狹隘的民族主義不是愛國,大火萬萬不可燒毀網(wǎng)友的理性”,然后對網(wǎng)友的評論進行定性分析“這是一種典型的‘同態(tài)復仇’的惡性心理“,然后分析“這種心理并不可取,而且巴黎圣母院建筑及其文化本身并不承載著贖罪的表征和義務”,最后重申觀點“誠然,勿忘國恥是每個國人的必修課程,然而面對聲勢浩大的輿論浪潮切不可喪失了理性,隨波逐流催動惡性的群體極化”。
材料鏈接:
1.巴黎圣母院大火反思:莫讓文明染上仇恨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網(wǎng)上引發(fā)激烈爭論。
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經(jīng)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臺,而其中更收藏著眾多珍貴藝術品,無疑是無價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的焚毀不僅是法國文明的消損,更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重大遺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聞下面,竟有不少網(wǎng)民拍手稱快,更是稱這場大火是當初法軍焚燒圓明園的報應,相關微博評論中“天道有輪回”字眼層出不窮。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沖進圓明園燒殺搶掠,大火燃燒三天三夜,這座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最終付之一炬。誠然,圓明園被焚毀是我國歷史上不可抹去的恥辱,給國人帶來難以撫平的傷痛。
但是,將這段歷史放到今天來看,與巴黎圣母院并無可比性。圓明園被搶掠焚燒是野蠻戰(zhàn)爭的結果,是歷史的傷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災事故是和平時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遺憾。兩者都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面對文明與智慧的消逝,我們不能抱有仇恨。
銘記歷史并不等于延續(xù)仇恨,不是面對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損失拍手叫好,而是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經(jīng)痛斥英法聯(lián)軍入侵中國,洗劫圓明園,今天,我們卻借著消防安全問題在發(fā)泄仇恨,并名曰“銘記歷史”。一百多年過去了,不少人的認知水平確實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偉大的人類歷史文明落幕,對于全人類都是一種巨大損失。
余秋雨曾說過:“文明可能產(chǎn)生于野蠻,但絕不喜歡野蠻。我們能熬過苦難,卻絕不贊美苦難。我們不害怕迫害,卻絕不肯定迫害?!眻A明園被焚毀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聯(lián)系,僅僅在于他們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都是承載文化藝術的圣地,是人類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歷史教育是讓我們銘記歷史,在人類無止境的紛爭中尋找和平,教給我們要記住過往避免重蹈覆轍,而不是用圓明園發(fā)生的悲劇去痛斥今天的巴黎圣母院,歷史從無意教給我們用仇恨包裹文明。
2.國恥不能忘卻,但不應該落井下石
巴黎圣母院被燒了。標志性的塔尖燒塌,美麗的玫瑰花窗損毀……作為超過800年歷史的古建筑,在巴黎圣母院標志性的哥特式尖頂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為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損壞而感到痛惜。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現(xiàn)場坐鎮(zhèn)指揮,并在推特上感嘆,“眼睜睜看著我們的一部分在燃燒”。法國《費加羅報》說,這場大火“燒在整個法國的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嘆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征。中國網(wǎng)友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圖片,懷念這一消逝的偉大奇跡。
就在社交媒體一連串“心碎”的表達聲中,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卻多了起來。有網(wǎng)友表示,法國巴黎圣母院火災讓他們聯(lián)想到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的圓明園,還有人對巴黎圣母院的焚毀幸災樂禍。
事實上這兩件事真的有什么可比性嗎?圓明園毀于戰(zhàn)亂和野蠻,是歷史的傷痕;而巴黎圣母院此次火災事故是和平時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遺憾。兩者的相同之處恐怕只因為它們都是世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它們的消失同樣是全人類的損失。
那些拿因果報應來說事的人,其實不過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作怪。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管是圓明園還是巴黎圣母院,它們都凝聚著藝術工匠們的智慧結晶。如今巴黎圣母院被焚毀,不僅僅是巴黎人民、法國人民的損失,更是全世界人類的損失。從今往后,巴黎圣母院的倩影將只能永遠留在到過此處人們的腦海與相片中。
文明需要人們銘記,歷史也需要人們銘記,不能用某些幌子來遮蓋歷史,但也不應該打著歷史的名義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牢記歷史并不等于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前行。愛國沒有錯,但請保持理智。
【點睛】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個響亮的標題。 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這個標題應盡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盡力不用態(tài)度而用看法或觀點。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更為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態(tài)+觀點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tài)+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tài)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xiàn),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 (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了態(tài)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nèi)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里,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 (四)進一步深入闡述。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后,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xiàn)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 (五)聯(lián)系實際,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xiàn)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xiàn)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lián)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
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
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其他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