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學圖書館突發(fā)火災,數(shù)百本哈佛牧師捐贈的重要圖書被焚毀一空,只有一本幸免于難——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學生違章帶回了宿舍。次日,這名學生把書交還給學校,這本書也成了哈佛牧師捐贈圖書的孤本。哈佛大學召開校會,校長對該學生提出了表彰,對他保留了學校最珍貴的圖書表示最高的謝意,然后當眾宣布開除了這名學生。
在中國一所中學,課間,兩名學生大鬧,不慎將走廊的櫥窗玻璃打碎。當時周圍雖然沒有其他人,但是兩名學生還是主動到校長室說明情況,承認錯誤,并保證以后不再大鬧了。校長表揚了兩名學生,并認為他們認錯態(tài)度極好,便不要他們賠償學校玻璃被打碎的損失了。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解題
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目,材料價值傾向明顯。哈佛大學校長對違反校紀的學生雖表彰其保存圖書的行為但不原諒其違章行為,最終按規(guī)則開除學籍;中國校長因打破櫥窗的學生主動承認錯誤而選擇諒解學生。中西方校長處理違紀學生做法相異。學生審題立意時可肯定或否定一面,但不能忽視材料所隱含的價值傾向,不能拋開法理、原則只談情理,即使是辯證分析,也只能是從法理內的寬容與人情切入。
學生必須從材料含義出發(fā),找到合適的角度。對于法理、原則、規(guī)定、道德、人情、寬容等,學生可自主確定立意。這則材料有較強的時代導向性,與法制社會的主題相適應,學生應該緊密聯(lián)系社會,強化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學生談校長作風、中西文化差異,不與法理原則相關聯(lián),則視為偏題。
范文:
莫因人情違規(guī)則
同樣是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一所中學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哈佛大學校長選擇開除違章學生,中國的校長則選擇原諒學生并給予其褒獎。在這種強烈反差的背后,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注重規(guī)則秩序,中國注重人情世故。在我看來,規(guī)則大于人情,不能因為人情而違背規(guī)則。
規(guī)則,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底線;法理,是一個社會公平和諧的保障。“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比缛魭仐壱?guī)則,處處講人情世故,社會將會混亂無序,甚至癱瘓。
規(guī)則大于人情。早在中國古代,人們已普遍擁有規(guī)則意識。遵守軍法,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穩(wěn)定軍心;嚴守國法,包拯無私鍘包勉,保持清明;嚴明軍紀,戚繼光無情治逃兵,造就鐵軍。當規(guī)則與人情矛盾時,他們選擇將規(guī)則、法律放在首位,正是因為如此,美名方能流傳至今。試想一下,如若當時諸葛亮選擇原諒愛將,包拯選擇袒護親人,戚繼光選擇寬容逃兵,那么軍令何在?清白何在?百戰(zhàn)之師何在?由此可見,遵紀守規(guī),才會有社會的公平和諧。
與之相反,漠視規(guī)則,必將承擔后果。電影《我不是藥神》一上映便廣受好評,但也由此引發(fā)出這樣一個討論:法律與人情,孰輕孰重?主人公程勇最后因同情貧窮的白血病患者,再次走私平價特效藥,最終受到法律的判決。無論動機如何,他確實觸犯了法律,接受法律的制裁也毋庸置疑,因為法不容情、法高于情!
同樣地,上海一考生遲到,錯過了高考時間,等候他的只能是禁止入場。與其試圖翻墻入場、下跪求情,不如未雨綢繆、早做準備。這樣,在遵守規(guī)則的同時,也能維護他人的公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規(guī)則的存在就是為了約束、引導人們的行為,保障社會的和諧有序。小到個人原則,大到企業(yè)規(guī)章,再到國家法律,無一不需我們嚴格遵守。隨著時代的進步,依法治國也漸漸成為我們國家的治國方略,只有法大于情,社會才能有序發(fā)展。
正如斯邁爾斯所說:“一個沒有原則和沒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和羅盤的船一般,他會隨著風的變化而隨時改變自己的方向?!闭\然,遵守規(guī)則,莫因人情違規(guī)則,方能把握好人生航向,駛向美好未來。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