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會尋找各種指南——旅行時,尋找景點打卡指南;休息時,尋找獨處充電指南;壓力大時,尋找情緒穩(wěn)定指南……人與人之間未必有著相同的生活境遇,但還是會傾向于尋找經驗的依托——指南。然而有了指南,生活就會變得更好嗎?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解析:
材料首先介紹了我們生活中存在的種種“指南”,介紹了指南在各種情境下的重要作用。然后,材料后半部分反轉一筆,對“指南”提出了質疑。材料中質疑的點在于,作為前人經驗的匯總,指南給出的指導意見往往是固定的,但每個人的生活境遇不同,遇到的問題也可能不同,盲目相信、依靠指南,未必會給我們指出捷徑。就比如人們通過觀察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而制定出了二十四節(jié)氣,并長期以此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指南。但是,中國幅員遼闊,一些遠離中原的地區(qū)若完全一成不變地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所言來指導農事,就很容易出現“冬行夏令”的后果,導致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由此可見,材料意在警醒學生,不能盲目相信他人的經驗、觀點,而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寫作時,要注意找準材料的態(tài)度,即反對盲目地依據指南、前人經驗行事,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此,行文開頭可先適當肯定指南、經驗的有效指導意義。然后指出,指南可以給我們提供經驗,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指南畢竟是他人的經驗總結,未必適合自己當下的處境、問題,此外過度依賴指南也會限制我們的眼界和思維,危害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可結合自身,論述我們首先應該如何有選擇地使用指南,借鑒前事以作為后事之師,然后進一步強調我們更應該學會實事求是與創(chuàng)新。
范文:
汲取經驗,不困于經驗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樂于尋找各種各樣的指南來為自己提供經驗依托。誠然,借鑒指南,汲取經驗,很多時候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捷徑,幫助我們取得更快更好的發(fā)展。但人與人的境遇未必相同,在不同的情境里固守過去的經驗指南,這些經驗也可能會阻礙我們的認識和發(fā)展,因此,汲取經驗,但不要困于經驗。
英國詩人小說家德拉梅爾說:“經驗猶如一盞明燈的光茫,它使早已存在于頭腦中的朦朧的東西豁然開朗?!彼说慕涷炛改?,我們勇于借鑒,使自己迅速壯大。自己的經驗,努力汲取,可以使我們在前進途中更加堅定和自信。
科學家牛頓說過,他的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借鑒了16世紀眾多前輩探索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經過自己辛勤的思索與探究,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成為近代自然科學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試想如果沒有前人經驗的指南,牛頓怎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居里夫人在接受諾貝爾獎時也提到過,假如沒有前人的研究經驗,她的成功也許會非常渺茫。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的美國科學家克里克和德國科學家貝恩均坦言,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對前人研究經驗的借鑒。居里夫、克里克和貝恩都能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汲取自己在研究中獲得的經驗,最終取得成功,這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然而,指南有時也會成為束縛。毛主席曾說過:“經驗主義害死人?!边@個道理不假。歷史上一味相信經驗而吃了虧的例子有很多。
清朝后期,歐洲列強不斷侵擾大清國,侵略者們用槍支與火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然而自稱“天朝”的清朝的官兵們拿的則是刀、劍、弓箭等冷兵器,結果不言而喻。當時,有人研究出了可連發(fā)28顆子彈的槍與將軍炮,但是清朝統(tǒng)治者卻說“騎射乃滿族之根本”,拒絕使用新式武器。原因很簡單,經驗束縛了清朝的統(tǒng)治者,因為在他們的經驗里,這些傳統(tǒng)的武器才是制勝的法寶。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經驗是財富,但經驗也要與時俱進,不能讓經驗束縛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奧斯卡王爾德有一句名言:“當一個人自以為有豐富的經驗時,就往往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了?!碑斚潞芏嗳?,看到了一些指南就奉為寶典,固步自封,不懂創(chuàng)新,排斥新事物,長此以往,個人將失去進步的空間,社會也將停滯不前。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借鑒指南、吸取經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味囿于經驗,則又會束縛發(fā)展的腳步,只有既懂得積極汲取前人和自己的經驗,又能認清現實,與時俱進,不困于經驗,才能獲得成功!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