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
“巴納姆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主要是指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哪怕自己不是那種人。這反映出人們很容易被一些來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擾、暗示,進而出現(xiàn)自我知覺上的偏差。
材料二:
“鏡中我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的。他指出我們可以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但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鏡子變成了別人,鏡子中的形象便是別人對“我”的看法。(他人就是我們的鏡子,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便是鏡子中的形象)“鏡中我效應”中的“自我觀”強調與他人的相互作用,使人們能夠重新認識自我,解除自我蒙蔽的錯覺。
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自我探索的旅程,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如何面對他人的看法呢?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和認識。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兼聽而約取,借鑒而篤行
作舍道邊心無主,師心自用妄尊大。成長之旅,如何面對紛紜的他人看法,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的“巴納姆效應”指出,一味盲信,極易出現(xiàn)自我知覺的偏差,而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的“鏡中我效應”則認為,在乎他人看法,可認識自我,解除蒙蔽。綜合二者的研究,我認為,對于他人看法,我們當兼聽而約取,借鑒而篤行。
林無靜樹,川無停流。兼聽則明,周聽不蔽,成長之旅,對于他人的看法,我們首先要廣泛聽取。
《鹽鐵論》有言,“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廣泛聽取他人看法,接受批評,胸懷開闊。齊威王懸獎鼓勵“提醒”,臣民紛紛進諫,門庭若市,才有“戰(zhàn)勝于朝廷”;唐太宗從諫如流,每臨大事,才有魏征等大臣屢屢提醒,從而逢險化夷,成就“貞觀之治”;共產黨人堅持“讓人民作主和人民監(jiān)督”的制度,廣泛聽取黃炎培先生等的提醒,使新政權跳出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歷史周期率。我輩青年廣泛聽取他人的看法,,才能更全面理性地看待自己,使自己更好地成長。
當為秋霜,無為檻羊。披沙揀金,去粗存精,成長之旅,對于他人看法,我們更要博觀而約取,從善如流,博采眾長。
《中庸》有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北M信書不如無書,學會“約取”,才能為我所用。西風東漸,洋為中用,在眾多救國圖存的可以供借鑒的看法中,洋務運動選擇“師夷長技以制夷”,探索救亡圖存之路;康有為、梁啟超選擇“公車上書”以“百日維新”救民水火;孫中山扛起民主革命的大旗,新生的中國共產黨走“人民路線”,以馬克思主義救中國。面對紛擾的外界看法,選擇不同,結果各異。我輩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亦當明明晰他人看法,不為浮云遮望眼。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耪窠?,吐故納新,成長之旅,對于他人看法,我們還應該汲華自潤,借鑒而篤行。
《論語》云,“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則其善者而從之,面對他人看法,為我所有才會產生效應,助力成長??v覽古今,無數(shù)偉人用自己的聽取他人有益于自己的看法后,以篤行成就一番偉業(yè)。古有白居易以詩送老嫗,聽取他人看法,不斷打磨自己的詩文,終成文壇領袖;今有齊白石老人以畫售人,從他人的看法中,改變畫風,不斷磨礪,畫境臻化境。酌古斟今,把他人好的看法為我所用,篤行不怠,才能成就偉業(yè)。我輩青年在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把對自我有益的他人之見不斷踐行,汲華以自潤,篤行而成長。
剛愎自用終會敗,耳軟心活萬事空?!抖Y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于他人之言,當虛懷若谷,吸收借鑒;“醒人七絕”說,“身無主見心無定,才被他人總教唆?!庇谒酥?,亦當我心有主,辨別篩選。人生漫漫,探索不斷,對于他人看法,我們兼聽而約取,借鑒不盲亂。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