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魂
米爾登貝格是德國美茵河邊的一座小城市。行走在石磚街上,總會見到兩旁墻壁鑲嵌的各式各樣的雕花裝飾:有圣母瑪利亞,有活潑的小兔,也有德文藝術字,還有不知名的人物肖像……米色的磚瓦就像活了一樣。我問德國結對交流學生裝飾的含義,他笑著說:“就是為了讓墻好看呀!”我頓時釋然,隨即卻有些語塞。
不同的裝飾又出現(xiàn)在慕尼黑、法蘭克福、布魯塞爾……在巴黎,我還看到一整街的鮮花,人們可以在花間的長椅上小憩片刻……漫步于道道街市,猶如一種奇妙的物體附身,緩慢而輕盈,我頃刻好似回到淮海路。
如果說維也納的公交車是一種現(xiàn)代硬件化的關懷,那么歐洲磚墻上的花草石刻則是在硬件之上的人文精神,一種賦予城市的靈動的精神。面對維也納的殘疾人專座,我能非常自豪地表白:我們也有!但當我望著那個德國高中生的眼眸,我卻一個字也說不出口。
那些細碎的花草石刻,是城市里最細微,最不值得注意的,然而在它們斑斕的色彩間,我發(fā)現(xiàn)了細節(jié)里迸發(fā)出的靈魂。我渴求感受到不同于西方的東方靈魂,可似乎沒有得到回應。
我越來越留意細微之處的城市。
學校組織去南京考察。我們的課題是對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風光區(qū)”進行文化調查。然而,除了得知建筑是仿的、石碑是仿的、廟宇是仿的以外,我們一無所獲。來往不息的人流夾雜著“烤肉串”的叫賣,商鋪的霓虹中是清一色的掛飾。旅行途中的我期許尋找到新的靈魂,只可惜途經(jīng)海寧發(fā)現(xiàn),作為棋鄉(xiāng)似無“棋魂”;蘇州絲鄉(xiāng)的“絲魂”也丟了。
家住蘇州河邊。前些日子,武寧路橋翻修一新,佇立起四座歐式金塔,所費不菲。上網(wǎng)一查,竟是為了創(chuàng)建“東方塞納歐式風情社區(qū)”。那四座高塔,貼上了黃金表面,而走上大橋,欄桿表面竟是坑坑洼洼,飾紋也是草草為之。
我希求從城市的細節(jié)里體會那些不同于別人的靈魂!
城市的軀體是由水泥木料構建的,城市的筋肉是由基建管道排布的,而城市的靈魂,是千千萬萬個城市細節(jié)融合而成的。因為城市有魂,城市人才有魂,才會不斷用他們的魂去感應城市的魂,城市才會合為一體。我曾埋怨城市人的千人一面,我想問:沒有魂的城市,她的人民還會有自己的精神與關懷么?
在響亮的“城市文明”口號里,我分明看到了城市細節(jié)里的毀滅與“重生”,它是否能象征城市靈魂的“摧毀”與“重建”呢?
當我們擺好了姿態(tài),內心卻空空如也;當我們將宏大的理想駕足于細節(jié)之上;當我們用統(tǒng)一的模式思考城市的價值,城市的靈魂還會存在嗎?
記得在上海世博會的省市館里,我見到了來自唐朝的木窗欞。據(jù)說,這樣的窗欞還有幾只保留在西北的古跡里。殊不知,日本的大街小巷,窗欞正架在每家每戶,美觀而優(yōu)雅地存在……我終于體會到了來自東方的城市靈魂,想欣然一笑,嘴角卻并未上揚。
我的身體里最終沒有屬于自己的魂,一個本該理所當然存在的城市之魂。
紐約、東京、巴黎……城市細節(jié)的足跡上是一顆尋找城市靈魂的心靈,以及同一片天空下無數(shù)顆滿懷期待的心靈!
我的城之魂終究回到了上海,而她,藏在哪一片“燈火闌珊處”孑然獨立呢?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1872935735@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