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
讓故事跨越山海,跨越時空
“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道理是抽象的,故事是形象的。在一個精妙敘事的展開中,聆聽者隨著故事中的人一起經(jīng)歷冒險,一起迎接命運的出其不意,他與故事中人一同呼吸,一同心跳,一同哭泣,一同歡笑;在這個故事中攜手走過的歷程,使聆聽者更懂得故事中人的思想,理解他的選擇,認可他的追求??缭缴胶?,跨越時空,故事,讓素昧平生的人們心靈相通。
所有文明的起源,都從神話故事開始。當黃河岸邊、茅草屋旁,一個須發(fā)俱白的老者開始對他的孫子們講述天如何坍塌,女媧如何補天,九個太陽如何酷烈,后羿如何射日,中華文明的根須,也就從此刻開始扎根于這片黃土地上。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這些故事塑造了也成就了我們民族的精魂——我們不聽從于命運安排,不屈服于神秘的偉力,我們相信人定勝天,相信團結、堅忍、奮斗可以改變困境,我們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故事,塑造了我們民族的形象。
在阿拉伯的深宮中,山魯佐德用一千零一個故事來求得自己與其他少女們的生機;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庫徹用一個故事來講述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觸屏技術的發(fā)布會上,喬布斯用他自己的故事來講述蘋果的設計理念以及科技的未來。一個好的故事,可以求得生機,可以吸引讀者,可以為企業(yè)爭取融資。今天的我們,還在讀著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寫的亡靈書;今天的我們,還在傳唱著幾千年中來華文明的故事;歷史的記載者也是故事的講述者,那些可能被時間湮滅的一切,藉由故事的講述與記載,流淌在今人的心田中;今人的故事,又藉由新的科技,流傳于未來。故事,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
在今天,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應當講述新的中國故事。過去,我們有四大名著講述古代中國的繁榮璀璨;曾經(jīng),我們有毛主席向史沫萊特講述延安革命的熱火朝天;現(xiàn)在,我們用《流浪地球》展示我們向浩瀚星空追尋的遠大理想。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的理想是世界人民大團結,我們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流浪地球》里沒有個人英雄,只有飽和救援;所以《原神》里不只有中國元素,更有埃及文明、拉美文明……故事,讓文明與文明攜手共進。
故事的力量,不僅止于觸動人心。一切的文明,都以人為根本;而一切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千年前古人的詠唱,仍在今日回響;今日人們的故事,亦將在千年之后,閃耀光華!
范文二:
學古成文啟民智,聞事成章展精魂
古時文章曰故,治世職守曰事;緣起因由曰故,責任情狀曰事。好的故事,就是古代人們處世智慧的精粹,責任義務的履行,被紙墨撰寫成了文章,被口耳傳唱出了情節(jié),自此生生不息,成為了一個民族自身精神的濃縮展示和民族力量的無盡庫存。
那么好的故事有什么樣的作用呢?依愚見,可以總結為對個體性靈的滋潤、對人生道路的指引和對民族精神的總結升華。
好的故事如同春雨,細密無聲地滲進一個人的靈魂。當我們尚且在襁褓之中時,父母族親就在我們耳畔講那牛郎織女的相遇、女媧補天的神力,還有夸父一路的飛馳,我們受到最早的語言教育就是神話故事,我們從講述者唇齒開合間學會發(fā)音吐字,學會說話表達。到了能聽懂故事的年紀,我們知道了牛郎織女的愛戀是人類婚姻與愛情的縮影,懂得了一個人會經(jīng)歷的情思與社會階段。從言辭表意到增智學慧,我們離不開故事。
當一個人擁有了表達的能力和相應的智慧,就到了樹立人生價值觀念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持續(xù)終生。我們從故事中不斷尋找自己的志向,從而指引自己的人生路。李太白聽了鐵杵磨成針,發(fā)奮向學詩三百;蒲松齡聽了亡子作蟋蟀,憎惡揚善作《聊齋》;齊王聽了妻妾客人皆逢迎,廣開言路萬國朝。他們聽到的故事無一不指引著他們勵志成仁,而他們聽故事的故事無一不指引著我們見賢思齊。
提及見賢思齊,就不得不談到中華民族精神在故事中的展現(xiàn)與傳承。中國的神話故事與外國不一樣的是,我們的故事體現(xiàn)出一種極為昂揚的人定勝天之精神。沒有火,普羅米修斯偷了火種,而燧人氏躬親鉆木,火星明滅了五千年;洪水至,諾亞方舟是神的賜予,大禹則躬親“決九川,距四?!?,三過家門不入。還有丟卡利翁在圣壇慟哭悲切,而精衛(wèi)叼起石子誓平汪洋。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如此,不求神,不屈服,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份為家國與人民做貢獻的豪情,被中華人民一脈相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而中國涌現(xiàn)的無數(shù)優(yōu)秀兒女無不體現(xiàn)著這一點。張桂梅在三尺講臺育人,吳孟超在手術臺前救人,這都是可歌可泣的中國故事。
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要從中國故事中啟迪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品行,定立自己的志向,聽聞優(yōu)秀故事,編寫人生章曲,繼承中華民族融聚在中國故事中的精神與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奮進。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