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面對生活,人往往有三種態(tài)度:俯視、仰視、平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李白對庸碌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的俯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陸游對開創(chuàng)豐功偉業(yè)的諸葛亮的隔空仰視;“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蘇東坡與人生和解后對世界的平視……對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態(tài)度也會各異。
古人的人生態(tài)度對今人往往有啟示作用。請結(jié)合材料,從“俯視”“仰視”“平視”中任選一個或幾個作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和態(tài)度。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本題屬于話題+材料+任務(wù)驅(qū)動型作文題。主要考查價值觀,引導考生以今鑒賞古,思考人生,因此審題立意時,不妨分兩步:首先審讀三則名言,理解名句時既要“入乎其內(nèi)”,又要“出乎其外”,不能僅從詩句本身來理解,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理解為狂放、自信;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簡單理解為仰慕先賢、借古諷今等;如“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能簡單理解為寵辱不驚、曠達自適。理解名句時,應(yīng)將詩句和話題結(jié)合起來,同時抓住材料中對這種“仰視”“俯視”“平時”的內(nèi)涵的理解。
其次,選定話題,并巧妙組合。如果選擇某一個話題,寫作時可充分發(fā)散,切分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要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如果選擇幾個話題,須形成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可以是相反相成的,也可以是辯證統(tǒng)一關(guān)系。
切題立意:
1.仰視崇高,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2.會當臨絕頂,俯視眾山小。
3.平視他人,平視人生。
4.仰視崇高,俯視平庸。
范文:
從俯視到平視——祭奠我們錯位倒置的人生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李白對庸碌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的俯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陸游對開創(chuàng)豐功偉業(yè)的諸葛亮的隔空仰視;“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蘇東坡與人生和解后對世界的平視。
學會俯視、仰視、平視,使他們成為人生的強者、賢者、智者。
他們的目光,更確切的說是為人處世的不同態(tài)度,對于今天的我們,無疑也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目光,從少年時代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睥睨俯視,到最后的“活在當下”的平視,這或許是經(jīng)歷成長之后的通透釋然,學會與現(xiàn)實和解;或許是夢想的降格以求,屈心抑志,無可奈何。
少年時代,我們往往習慣于俯視眾人,俯瞰世界。
我們正值“青春者,人生之華也”的風華正茂的年齡,我們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自許,我們都想著“拯救世界,卻忘了幫媽媽洗碗”;我們只想著掃六合天下,卻忘了一屋不掃……年少輕狂的我們,習慣于俯視,說著非凡人生的凡爾賽,不屑于身邊父輩們、師友們平凡、平淡的人生。我們甚至缺乏對歷史先賢的仰視,讀著《名人傳》《人類群星閃耀時》,卻不忘臧否人物,論天下英雄,時常油然而生“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感慨。我們天天狂呼口號“舍我其誰”“不負天賜的智慧”,在我們看來,我們生來就是“天將降大任”。那些市井里巷中凡夫俗子的善舉、嘉言懿行、清流暖聞,習慣于俯視的我們始終不曾注目。
然而有一天,我們不在俯視,開始學會平視。
因為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并不特別。對于父母來說,我們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一旦走進茫茫人海,就會湮沒無聞,平淡無奇。我們內(nèi)心開始失衡,甚至歇斯底里。我們慢慢意識到,或許我生來就是溝壑而非高山,恰恰是被人俯視的平庸的溝壑而非高山之巔。痛定思痛之后,我們開始學會平視。我們不再留給他人遺世獨立的高冷背影,而是學會與家人、朋友、世界溫柔相擁,與他人同框,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小確幸。我們不再虛妄地陶醉于“眾人平地上,唯我碧霄中”的快意,不再以“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而自許。
學會平視,凝視著你的雙眸,注視那些平凡的背影,愈發(fā)覺得他們那樣偉岸:
清華大學保潔阿姨,一曲《我的中國心》,驚艷四座,我們不再擯棄傲慢和偏見,而是不吝掌聲;農(nóng)民工陳直思考、研究海德格爾,我們不再戴上有色眼鏡,而是投以敬佩的目光,一個人在機器轟鳴聲中,在蝸居狼藉的工棚里,卻能有一張寧靜的書桌,思考著人類最深邃的哲學問題……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歷程,莫不如此,伴隨著成長,我們的視角不斷變化,從俯視變成了平視。少年時代,活在夢想中;成熟以后,活在當下。慶幸也好,唏噓感慨也好,我們在深思之余,是否拷問過自己,我們的這種視角變化,是否導致了我們錯位的人生?
讓我們再重溫威斯敏斯特教堂無人墓碑上的那段震驚世人的懺悔: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直到暮年,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改變我的家人;然后,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這段真誠的醒悟,或許道盡了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體驗的“通感”,刺痛了我們每一個人。是的,我們?nèi)绻麖囊婚_始,就學會平視,在內(nèi)心里平時自我,用目光平視他人,或許能看清自我,正視自我,進而不斷完善自我,于自修處求強,或許我們終有一天,就有了俯視的資本。
我站在山頂,不是為了讓眾人看到我,而是為了平視更遠的世界。或許應(yīng)當成為我們的人生箴言。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