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2018-2019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小編已經(jīng)整理完成,需要參考和核對答案的來答案圈看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試題和答案小編都收集整理了,大家可以來借鑒參考。同時其他期中試卷小編也有收集,大家可以在答案圈查看
磐安縣第二中學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語文試題卷
時間: 2018 年 11 月
考生須知:
1. 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 8 頁,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 120 分鐘。
2. 考生答題前,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卡上。
3. 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 2B 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須將原填涂處用橡皮擦凈。
4. 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卡上相應區(qū)域內(nèi),作圖時可先使用 2B 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5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舟楫(jí) 慰藉(jí) 餓殍(piǎo) 曝背談天(pù)
B.間或(jiān) 艾蒿(hāo) 夾衣(jiá) 鍥而不舍(qiè)
C.擱不?。╣é) 瀕臨(bīn) 遠阜(fù) 疾風勁草(jìng)
D.赭色(zhě) 游弋(yì) 蓊郁(wěng) 混水摸魚(hùn)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結果,那原來渴望著食物的鹿群的餓殍,和死去的艾蒿叢一起變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頭的部分還留有葉子的刺柏下腐爛掉。
B.他的那輛汽車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拋錨了,并且總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無奈和焦燥不寧、索然無味細細地寫了出來:真是一番苦旅。
C.它使那些在夜里聽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跡的人毛骨聳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蹤跡,也聽不到狼的聲音,它也暗含在許多小小的事件中。
D.他的創(chuàng)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識地自成一體,因此,可以毫無愧色的說,他的藝術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質(zhì)疑的組成部分。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 )
A.最近學?;顒犹貏e多,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網(wǎng)球賽,一賽接一賽;朗誦會、音樂會、運動會,一會連一會。繁忙過后,我想過幾天清靜日子了。
B.國產(chǎn)大片《捉妖記》上映時,銷售異?;鸨?,雖然過后觀眾評價不一,但電影院內(nèi)中途退場的觀眾卻是鳳毛麟角。
C.你暑假作業(yè)的那幾篇文章都不怎么樣,只有這篇《二中往事》還算差強人意,有些真情實感。
D.陰冷、淅瀝的小雨,并未阻擋住杭州馬拉松參賽選手的熱情。3萬多人奔跑在美麗的賽道上,摩肩接踵,不絕如縷。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研讀世界文學,就是逐漸掌握和熟悉各國作家與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
我們的思想、經(jīng)驗、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
B.某報記者一篇報道地方強制拆遷,侵害群眾利益的文章,惹惱了當?shù)毓賳T,他們竟派公安人員到報社拘傳記者,其根本原因是濫用公權在作怪。
C.雖然它有那么多的漣漪,卻并沒有一條永久性的皺紋。
D.我省藥品食品監(jiān)督部門已著手對全省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按照誠信度等級進行分類管理,不良記錄的多少,將直接影響企業(yè)的誠信等級。
5.下列交際用語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 )
A.涂鴉之作,不足當先生一哂,如蒙賜正,小子不勝感激!
B.家母古稀之慶,承蒙各位親友光臨,略備薄酒,敬答厚意!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圓,恭祝一對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欣聞敝校百年校慶,本人忝為校友,因事不能躬臨為歉!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span style="display:none">l7b答案圈
A.非能水也 B.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7.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皆我有也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拘于時
D.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8.根據(jù)提供的兩個例句,寫出新詞語“半糖”的意思。(4分)
例1:半糖哲學之一:一半成熟一半幼稚,做人才有意思。
半糖哲學之二:一半聰明一半愚笨,大智若愚最好。
例2:寫程序的時候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入迷了也不好,不入迷也不好,要有所入迷,還能迅速退出,嘗到甜頭就走,所以叫半糖程序。
“半糖”的意思是 。
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26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題。(10分)
材料一
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從閱讀量來看,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zhì)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對比2013年的4.77本還有微弱下降。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分別為54.76期和4.91期,與2014年相比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nèi)容”的閱讀環(huán)境,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數(shù)字閱讀已成為人們在碎片化時間重要的閱讀方式。據(jù)林克艾普大數(shù)據(jù),2012年至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分別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現(xiàn)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受數(shù)字媒介迅猛發(fā)展的影響,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個百分點,其中,手機閱讀增速最快。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62.21分鐘,比2014年的33.82分鐘增加了28.39分鐘。這是歷次統(tǒng)計中首次日均手機閱讀時長超過1小時。
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紙質(zhì)出版物閱讀仍是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而年輕人則更傾向于數(shù)字化閱讀形式。在數(shù)字化閱讀用戶中,90后成為了絕對的主力軍,占比達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緊隨其后;其他年齡層占比25%,可以預見的是,未來00后的數(shù)字閱讀潛力還有很大的發(fā)掘空間。
(摘編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國人閱讀大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識字率較2007年增加了3.48個百分點,基礎教育進一步普及,人口識字率持續(xù)上升;2014年6歲及以上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較2007年上升4.97個百分點,高等教育發(fā)展有效提高了國民綜合文化素質(zhì)。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每年組織實施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并發(fā)布《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報告》,對國民圖書閱讀量、閱讀習慣、數(shù)字閱讀發(fā)展趨勢等進行統(tǒng)計研究。近5年來,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與年均圖書閱讀量均穩(wěn)步上升,2014年人均圖書閱讀量4.56冊、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0%,反映了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國民逐漸養(yǎng)成閱讀習慣,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支撐圖書市場穩(wěn)步發(fā)展。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讀書數(shù)量較低,發(fā)達國家不僅以經(jīng)濟手段支持圖書產(chǎn)業(yè)發(fā)展,也通過多種途徑營造社會讀書氛圍,如韓國頒布《讀書振興法》、美國頒布《卓越閱讀法》,從立法層面鼓勵讀書。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國民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與深化,中國圖書市場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摘編自《2017-2022年中國圖書零售連鎖市場供需預測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zhì)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這其中還包括教材教輔。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猶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閱讀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國、韓國的人均閱讀讀書量分別為40本、20本和11本。與日韓等國相比,我國紙質(zhì)圖書平均閱讀量差距不小。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確實沒時間讀書,首份《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diào)查報告》顯示,中國人每天用于休閑的時間僅3.156個小時,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18個國家平均值5.736小時,而中國人工作的時間則達到9.249小時。有限的休閑時間,國人又大把扔進了應酬、交際中。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們中國人工作強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網(wǎng)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娛樂化的閱讀方式也令人們很難靜下心捧一本書細細品味。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應試教育影響,從小學到大學,被強迫學習,讀死書,導致很多人對讀書都很抵觸,甚至害怕讀書。
(摘編自天下趣事網(wǎng)(《2016年中國人讀書數(shù)據(jù)》,有刪改)
9.下列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3分)( )
A. 根據(jù)材料一,雖然紙質(zhì)出版物閱讀仍是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但數(shù)字化閱讀更受年輕人的喜愛,數(shù)字化閱讀將會取代紙質(zhì)化閱讀。
B. 材料二認為,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與深化取決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國民不斷增長的閱讀消費需求將支撐圖書市場進一步發(fā)展。
C. 根據(jù)材料一,2015年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相比2014年增長了接近一倍,是歷年統(tǒng)計中首次日均手機閱讀時長超過1小時。
D. 材料三認為,我國國民紙質(zhì)圖書人均閱讀量比日韓等國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國人的工作強度全世界最大,導致國民沒有時間讀書。
10.下列針對三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一項是(3分)( )
A. 材料一顯示2013至2015年,我國國民閱讀方式中,紙質(zhì)圖書的閱讀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電子書的閱讀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B. 材料三顯示我國人均紙質(zhì)圖書閱讀量中還包括了對教材和教輔的閱讀,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廣大中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抵觸。
C. 材料二中發(fā)達國家通過經(jīng)濟手段、立法方式鼓勵國民讀書,營造良好的社會讀書氛圍來促進國民閱讀,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D. 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對我國國民的閱讀情況進行了分析,都認為我國國民的閱讀情況雖和發(fā)達國家相比有差距,但會越來越好。
11.請你對提高我國國民閱讀量提出兩條合理建議,并結合材料簡要闡述。(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16分)
文字的森林
殘雪
①自從我懂得文字能夠給我?guī)頍o限的、難以言傳的快樂后,我就再也離不開它們了。這些密密麻麻的奇怪的符號,深含著勾魂的力量。
②我家門外的街道旁有一個很大的私人圖書鋪,在不落雨的日子里,老板將放在木架上的插畫圖書(連環(huán)畫)一架一架地搬到人行道上,還搬出十幾張條凳,讓我們坐在凳子上面閱讀。一本薄圖書一分至兩分錢,一本厚圖書或分上下集的那種則要三分錢。當然,只有少數(shù)時候我能獲得這種消魂的享受。大部分時候,我只能繞著那些木架打量書的封面,猜測里頭會有些什么樣的故事情節(jié)。我記得圖書里頭有“黛玉葬花”“小人國的故事”“寶葫蘆的秘密”等等?;貞浧饋恚菚r的圖書解說應該是相當不錯的,至少比現(xiàn)在的好。我常想,如果那一屋子圖書全歸了我,夜里我就睡在它們當中,會發(fā)生什么呢?
③年紀稍大后,我便越來越擺不脫語言文字的魔力了。我感到的確有那樣一片巨大的森林,人類的情感記憶就在那種幽深的地方儲存著。那個時候,我說不出我的感覺,我只是不斷地產(chǎn)生那種欲望,要回到那個地方去?!鞍?,多么深啊,什么樣的奇異的力量?。 蔽颐棵繌男睦锇l(fā)出這樣的感嘆。我去過一次圖書館,我站在木架與木架之間不知所措,紙張微酸的氣味彌漫于空間,從那些年代悠久的、厚厚的書籍里散發(fā)出強大的威懾力,我完全被鎮(zhèn)住了。好友問我要借什么書,我胡亂說了一個書名,拿了書就逃出來了。我常想,那種無名的震懾力是什么呢?我從未見過那么多的書,也許是我的身體對于無數(shù)文字發(fā)射出來的信息產(chǎn)生了感應?假如一個人獨自在原始森林中穿行,看不到出口,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在我少年時代的閱讀中,每一本書單獨來看都是有出口的,書讀完了,情感就宣泄了。我同大多數(shù)讀者一樣,僅僅只是站在語言的表層。要經(jīng)歷情感的深淵,文字對于我才會變成真正的原始森林。同樣,要過好多年,閱讀對于我來說才不是在短時間內(nèi)宣泄的手段,而直接就是生存本身。
④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底下的層次是40歲左右發(fā)生的事。有一天,我于無所事事中坐下來,隨手拿起一本心愛的讀物。我翻開它,讀了一小段又放下,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隱隱不安的感覺。我站起來,在房里走動了一會兒,重又坐下。外面有小販在叫賣,隔壁鄰居搓麻將的聲音陣陣傳來,我再次翻開書。我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為什么火車頭冒出的白煙會總是在空中不散呢?為什么這位女性要全身穿黑?我凝視著,凝視著,終于,某種模糊的通道在我眼皮底下出現(xiàn)了。說它模糊,是因為不能斷定其有無。
⑤那些通道從來就在那里,它們通向幽暗的原始森林!而我,在閱讀的挺進中不斷地返回兒時的奇境,就像從前的我那樣坐在街邊虔誠而熱切地翻看小人書,陽光則慈愛地撫摸著我的全身。有一個夜晚,我果然進入了藍色的森林,但它們并不是普通的樹,它們像巨大的蝴蝶翅膀那樣一張一合。啊,那些數(shù)不清的斑點啊,叫我如何去辨認呢?
⑥我的閱讀運動,已經(jīng)成了一種持續(xù)不斷的運動。我滯留在文字的原始森林里,身與心的動作給我?guī)砹藷o窮的喜悅,并使那些幽遠的記憶在我眼前一層一層地展開。
12.寫出“勾魂”“消魂”兩個詞在文中的含意。(4分)
勾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概括“我”的人生中經(jīng)歷的不同的閱讀階段。(3分)
14.賞析文中畫線句子。(5分)
15.分析標題“文字的森林”的作用。(4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2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7題。(22分)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16.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3分)
緣染溪( ) 外與天際(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B.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C.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D.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18.下列各句加點詞,用法和意義與例句相同的是( )
例:不知日之入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取之無禁
C.蚓無爪牙之利 D.月出于東山之上
19.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到則披草而坐/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 B. 則施施而行/吾嘗終日而思矣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無過矣 D.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
20.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0分)
(1)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3分)
(3)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3分)
(二)古詩文閱讀,請完成22-23題。(7分)
度浮橋①至南臺
陸游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
九軌②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
白發(fā)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注) ①浮橋:今福州市閩江舊大橋,宋時是由船只連成的浮橋。②九軌:軌,指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九軌”意指浮橋橋面寬廣。
21.這首詩的第二聯(lián)聯(lián)運用了襯托和 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浮橋 的特點。(2分)
22.這首詩的第三聯(lián)和尾聯(lián)表達的感情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三)古詩文默寫。(10分)
23.補寫出下列詩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曾記否, , ?
(3)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4)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 。
(5)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駕一葉之扁舟, 。
四、作文(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轉發(fā)這條錦鯉,好運不斷,心想事成!”
對于年輕人來說,這句話經(jīng)常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在這里,“錦鯉”已經(jīng)不只是一種魚,更是一種符號——與網(wǎng)絡上的“祈福”“轉運”結合,變身為供網(wǎng)友轉發(fā)的“吉祥物”。今年2月發(fā)表在《新聞研究導刊》中的一篇論文統(tǒng)計,在微博指數(shù)頁面以“錦鯉”為關鍵詞檢索,發(fā)現(xiàn)涉及此話題的人群年齡分化明顯:12-34歲的用戶占87.62%。對于這股轉發(fā)錦鯉的熱潮,作為高中生,你怎么看?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注意】??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