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潁之咽
元佑七年二月,已是五十六歲的蘇軾知揚州,為紀念恩師歐陽修建“谷林堂”?!捌缴教谩惫棚L流溢,“谷林堂”陳設古樸典雅。觀之二堂,感念歐陽修與蘇東坡之間深厚的師生情誼,贊嘆歷代文人墨客獨領風騷,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細細品味,唐宋八大家的風范在此,不失為文化大觀。
蘇軾少年求學京城,得到歐陽修的賞識與提攜。后來兩人又政見相同,詩文相和,成為忘年之交。在蘇軾的人生中,歐陽修對其行文、為政、處事,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嘆與思念才顯得情意綿綿、動人肺腑。而此詞更出彩的一點,在于詞人將內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纏綿悱惻,娓娓道來,氤氳進人的內心深處。
秋霜降后,長淮失去了往日壯闊的氣勢。只聽見潁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傷逝。河上傳來歌聲悠揚,佳人還唱著醉翁的曲詞。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飛電一閃即馳。生命像草上秋露晶瑩圓潤,遺落消失卻不過一瞬。十五的月輪多么皓潔完滿,第二天就會漸漸缺損。和我一樣同醉翁相識,如今還剩有幾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經把所有的人照臨。
“霜馀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蘇軾泛游潁河所見到的景致。潁州有潁河汝水,最終匯于淮河之中。到潁州時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潁河也失去了春夏時期波瀾壯闊的氣勢,溫婉細流涓涓而下。水聲潺潺,在蘇軾聽來,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時思念恩師的心情。
“佳人尤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通過寫潁州人對于歐陽修的懷念,蘇軾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嘆,時間如同閃電一樣快速逝去,只有像歐陽修那樣為人、為政、為文,才能夠長久得被人們銘記。歐陽修在潁州期間,頗有政聲,建樹多多,深得當地父老的敬重與愛戴。潁州父老為了紀念這位文壇巨匠作出的貢獻,不但世代傳唱他在潁州創(chuàng)作的詩詞,還立祠以表懷思。四十三年轉瞬飛逝,而恩師也已駕鶴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嘆時光無情,對先師的懷念有增無減,令人動容。
盡管我們知道歐陽修并沒有教授蘇軾,可是當年蘇軾參加科舉考試,那時的主考官正是歐陽修,這在古代那便是有了師生之情,雖然據民間傳言當時的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驚為天人,還以為是自己的另一個學生曾鞏,于是便把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蘇軾也就屈居第二。但是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其實也不好評說,至少是可以說明一個問題,當時的荔初入鋒芒,便是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兩個人很快成為忘年之交。
之后,蘇軾有緣步歐公后塵,出任揚州太守,在平山堂后建了一座谷林堂,堂名取自“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詩句,作為蘇軾緬懷恩師、讀書作詩的處所。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