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今年三月,王安憶、余華對談活動在上海舉辦。在談到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對寫作者提出新挑戰(zhàn)這個話題時,余華認為,ChatGPT 只能寫出看似完美但本質(zhì)還是平庸的小說,而事實上,文學作品的優(yōu)點和缺點是并存的,偉大的文學作品也不例外。世間一切大抵如此。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
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人無完人,然則焉求
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盡管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但仍然不能放下,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窮盡科技和教育的極限最終證明了這種不完美的現(xiàn)實和完美的理想之間就像量子糾纏一樣,成為我們每一個漫長人生的常態(tài),也是我們社會文明演進的常態(tài)。
一個再偉大的人,也不乏缺點,一個再平凡的人,也不乏優(yōu)點。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余華先生的自信應(yīng)該來自于他對人性的深刻了解,文學說到底就是人學,人性恒常,因而,盡管ChatGPT橫空出世,但恐怕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它只能擬其形而不能得其神??萍嫉倪M步終究就是依靠精確的計算達到工具手段的升級,而人腦的神奇在于不僅僅追求物質(zhì)的滿足,還有復雜多變的情感和精神意志,充滿了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且這種特性本身就是人類的樂趣追求。
優(yōu)點缺點、是是非非,伴隨著我們的一生。讀一讀錢鐘書先生的《圍城》,盡管它是一部諷刺小說,但從方鴻漸的身上,在優(yōu)柔寡斷和玩世不恭之外,我們仿佛還抱有對真誠和率直的幾多慨嘆;從蘇小姐身上,除了自作多情、矜持自負,我們也許還應(yīng)該看到幾分雍容;從唐小姐身上,除了乖巧漂亮讓人著迷有些固執(zhí),我們可能還是要贊賞她對信仰的堅定;在孫柔嘉那里,從小鳥依人到掌控婚姻和命運,我們明白一個人可以復雜到足以重新認識。其實錢鐘書先生那代璀璨的知識分子也難逃人生的復雜矛盾,誰能想到一個學富五車融匯中西的大學者在生活中會為自己的貓和林徽因先生不相往來呢?誰能想到冰心先生一篇《太太的客廳》和林徽因先生相贈一壇山西老陳醋從此結(jié)怨??赡苡袝r候是我們不想去相信罷了。
也許每個人都是帶著天然的秉性而來,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不斷改變,不斷融合,我們身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但天然具備,并且在時代和社會的激流中悲喜交加。我們褒獎一個人的優(yōu)點,就要準備接受一個人的缺點,批評一個人的缺點,就要想到他并非一無是處。
萬物之靈的人尚且如此,我們怎么能要求我們創(chuàng)造的一切總是完美無瑕呢?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如果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事分好壞,人分善惡,物分優(yōu)劣,那么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在這些兩極之間找到平衡,坦然接受這世間的種種,寬懷為大。
不過,追求完美無可厚非,那些執(zhí)著于科技突破的學者、那些致力于技術(shù)革新的各行精英、那些相信可以超越自己的人們、那些堅定自己信仰追求的人們,所有可愛的“完美主義者”是永遠值得贊頌的,特別是他們面對失敗或者遭遇非議的時候。
在技術(shù)革命突飛猛進的當代,在工具手段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要警惕的是對“完美”的迷信,對“技術(shù)”的神話,對人性復雜認知的缺失。
正如我們不必擔心人工智能會寫出余華老師《活著》或者《紅樓夢》那樣的偉大作品,我們依然可以對一部偉大的作品褒揚或者批評,我們也不必對自己的和他人的缺點耿耿于懷,不必對這世間的一切不完美感到沮喪,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