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我看來,那些細節(jié)不是窗臺處的風景,而是“人本”理念下落腳于民生的舉措。“小”與“大”起頭并進,理想中國可待矣!
“小”與“大”的學問
“德國人愛在窗臺外側擺上鮮花,內側則擺著朝向室外的飾物。”路人走過一段街道,一定感覺自己走過一條花園街,再冗雜的心情也給凈化去了雜質,或許竟有登門拜訪的欲望。這舉手之勞,倒似乎能展現嚴謹刻板的德國人溫柔的一面,仿佛是用暖色調的畫筆給荒原著上生機。所以康德會在墓志銘上留言給世人:這世上只有兩件東西會永遠喚起我的好奇與渴望,那就是腳下的土地與宇宙永恒不變的定律。這樣的人情味大抵由他們的窗臺便看得出來。
“而相反地,中國人窗臺上的擺設總是朝向室內的”——這與我的認知有一點相悖。那些隱居在法國梧桐里的高檔住宅我自是未能造訪過,但普通人家,似乎少有在窗臺邊放上擺設的,尤其是上海小戶人家,傍著路的窗戶大多陳列著平常的生活雜物,如油鹽醬醋瓶,如晾著的腌肉,如在太陽里曬得暖洋洋的枕頭,再不就是《長恨歌》里一般,用“大花朵圖案的窗簾”攏著,勾人猜測,有點像小老百姓間的流言蜚語,又很精打細算,一看就知道是會過日子的主兒。眼見著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有愛布置的主婦擦洗出玻璃花瓶,也大多擺在茶幾中央,很少有擱窗臺的。這倒也不是小氣,而是自家過日子的態(tài)度,要不得喧嘩熱鬧,更無暇顧及路人的觀感,是私密而貼地的。
這些小細節(jié)處,大抵能見出文化的不同。只是誰能說出個優(yōu)劣來?德國人貼心,顧及著路人,也順帶方便了自己,處處見詩意;中國人實在,彼此之間更無欣賞窗戶的習慣,見著了那些同自家相仿的生活雜物,心里也生出一股親切,想著這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晚餐真豐盛,于是也更加惦念起自己的小家,加快腳步。這樣說來,反倒是德國人有些迂的客套,迂得可愛卻生分。
但老實說,西人有些細節(jié)仍叫我羨慕。維也納光有老人專座還不夠,竟還提供拴輪椅與嬰兒車的皮帶,這就不僅在窗邊有人情味,在遠離“小家”范圍的公共場所“大家”,都融融和樂。中國在這方面還處于“低年級”階段:公交車老弱病殘專座被人熟視無睹;盲道空設,半途中斷或繞路也很常見;一段路修補的痕跡有許多,窖井蓋也常亂設(說到這里,我想到日本窖井蓋上的圖畫,腳下風景令人會心);殘疾人通道也時有忽略——這些細節(jié)的缺失真叫人擔心。樂觀處在于:誰都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今天我們羨慕的西方人性化細節(jié),也是在逐步推力下形成的。倫敦的英國紳士本來從未想過給殘疾人士行個方便,直到譚妮·格雷·湯普森的奔走與多方努力,才有齊全的殘疾人通道。因此,我們大可以樂觀地預測,盡管今日之中國有諸多不如意之處,只要始終有奔走呼告的人士在,中國未來的細節(jié)處亦不會輸給他國。
韓愈曰:“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痹诜蜃幽抢?,“小”是斷句分逗,“大”是好學勤問,如今的中國想在轉型之路上走成眾望所歸的“模子”,應當注重的恰恰是一些小細節(jié)——而在我看來,那些細節(jié)不是窗臺處的風景,而是“人本”理念下落腳于民生的舉措?!靶 迸c“大”起頭并進,理想中國可待矣!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系方式:1872935735@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