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亞里士多德17歲的時候,被身為馬其頓王國宮廷醫(yī)生的父親送到了當時著名的柏拉圖學院,此后跟隨柏拉圖達20年之久。由于他勤奮刻苦,思維敏捷,涉獵廣泛,深受柏拉圖賞愛。可是,柏拉圖又說:“要給亞里士多德戴上韁繩?!?span style="display:none">LzF答案圈
亞里士多德對老師是很崇敬的,他曾寫了一首詩贊美柏拉圖:“在眾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
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亞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堅決地批評老師的錯誤和缺點,于是有些人就指責他背叛了老師,亞里士多德對此回敬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這個故事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和聯(lián)想?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題
這個材料具體說來就是:情景+敘事(矛盾沖突)+任務指令。有真實的情景,要求考生在真實情境中的思考,并且給出了幾個思考基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解決問題。命題者不持立場,需要寫作者對材料進行思考和挖掘,做出自己的判斷或思考。
切題立意:
1.民主課堂是真理誕生的搖籃。
2.帶韁繩和愛真理并不矛盾。
3.真理面前師生平等。
4.愛師更愛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5.服從真理,科學求實。
6.“愛吾師”不是盲從權威。
7.愛真理,就是愛老師。
8.“愛吾師”方可“青出于藍”,“愛真理”終可“勝于藍”。
9.切磋真理,教學相長。
10.愛真理,挑戰(zhàn)權威。
11.真理是至高無上的老師。
12.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范文:
從柏拉圖和孔子那里尋找民主課堂
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告訴我們,老師的課堂是很民主的。
中世紀著名畫家拉斐爾曾創(chuàng)作過一幅關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油畫,畫面上師徒二人并肩而行,左手都拿著厚厚的書冊,柏拉圖右手指向天空,指向抽象思維與學術理想的境界,亞里士多德將手揮向大地,強調(diào)自然界才是人類全部思想的最終源泉。師徒之間不僅發(fā)生過激烈的學術爭論,而且爭論的余音一直縈繞在人類歷史的天空。柏拉圖從理想著眼虛構一個體現(xiàn)城邦正義的烏托邦,亞里士多德則從現(xiàn)實出發(fā)深入研究希臘各城邦的政治制度,分析其利弊?!墩螌W》與《理想國》雙峰并立,各有千秋。
正因為民主,學生才會“吾愛吾師”,正因為民主,真理才會誕生。
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伽利略也對他有學術上的“背叛”,比如亞里士多德曾斷言:物體從高空落下的速度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輕者下落慢。但是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證明物體從高空落下的速度與自身重量無關,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論斷。
愛真理的亞里士多德,也一定賞識追求真理的學生,也許他們也發(fā)生過爭執(zhí),但那是在探求真理,真理高于一切,真理面前師生平等。但只有在民主的課堂上,真理才會誕生。
有趣的是,差不多和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孔子也有非常民主的課堂,當孔子在衛(wèi)國不得不面見名聲不好的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后,他的學生子路“慍怒”,孔子連連發(fā)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面對學生的詰難,孔子并不是勃然作色,而是坦誠應對。一部《論語》,光是子路,怒了好多次。
在對待真理的問題上,孔子主張,“當仁不讓于師”,顏回是孔子最賞識的學生,但由于他對孔子的話無所不悅,從不提任何意見,孔子便感到有些美中不足?!盎匾卜侵艺咭?,與吾言無所不說。”在這樣的民主課堂上,孔子培養(yǎng)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后世也正是秉承了“當仁不讓于師”這一追求真理的精神,才有了孟子、荀子等一代又一代儒家的大師級人物。
師道尊嚴是從哪個時代開始的?在這問題上我們還是學學祖師爺們的民主更好。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