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jù)要求作文。
《呂氏春秋》里記載了一則楚王失弓的故事,講的是楚王去云夢澤打獵,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弓丟了,侍從們要循原路尋找,楚王說,算了吧, 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 楚人得之,到不了別處的。侍從們都很佩服楚王的豁達與胸懷??鬃勇犅劥耸潞笳f,這句話如果去掉 “楚 ”字就好了,不妨說 “人失之,人得之?!崩献勇犝f了孔子的評論后,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再去掉 “人 ”字會更好。那樣就是 “失之,得之 ” , 這樣才符合天道。
要求:自選角度, 確定立意, 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
范文:
提境界,淡私利,兼蒼生
楚王失弓,欣然曰:“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孔子聞此事,曰:“人失之,人得之?!焙罄献佑衷u曰:“失之,得之。”夫角度不同決定境界不同,楚王、孔子、老子三人之見皆有獨到之處。
“楚人得之,楚人失之”展現(xiàn)楚王豁達與大度的王室風度,意味著不計個人小失小得,看淡私利;“人得之,人失之”彰顯孔丘“以人為本”的理念,意味著沖破國之狹隘,四海之內(nèi)皆以為兄弟;“得之,失之”符合老聃“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著得與失相伴相隨,自然萬物合一,得便是失,失便是得。世人贊楚王之風度,敬孔子之胸懷,嘆老子之境界。私以為,作為青年學(xué)子,應(yīng)向先輩學(xué)習,提升思想境界,看淡個體得失,兼懷天下蒼生。
“憂喜塞翁馬,得失楚人弓?!笨輼s有數(shù),得失無常,實為人生常態(tài)。正因如此,面對個體得失時,與其患得患失,不如提升思想境界,知其隨緣,且閑淡由之。蘇東坡于烏臺詩案中遭彈劾,淡出政治中心,比起沉湎于對仕途的失去,他更愿意選擇將其忽略,從而得寄情山水、體悟萬物的豁達;中國花滑選手金博洋于2021年世錦賽失利,比起沉淪于嘲諷與質(zhì)疑中,他更樂于重拾信心、日夜苦練,從而得2022冬奧會輕盈如燕的姿態(tài)與看淡名利的心態(tài)。蘇、金二人于挫折中翩翩起舞的姿態(tài)之風,本就是由沉穩(wěn)與淡泊積淀而成,又豈是沉浸于失去之憂愁與自怨自艾的心態(tài)低谷可孕育的?故看淡個體得失,跳脫出失去的遺憾,才能得到更大的滿足。
既然個體得失能夠淡然處之,何不再提境界,以個人得失與天下蒼生共休戚,造福社會呢?將個人理想熔鑄于世界璀璨大廈,做國之棟梁、世之砥柱,豈不妙哉?古有岳飛不顧自身安危,舍生取義抗敵軍,精忠報國,只為得國之太平,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今有黃文秀棄高薪厚待,攻堅克難,投身于鄉(xiāng)村脫貧的事業(yè)之中,成為脫貧戰(zhàn)場里醒目的黃花,只為得貧民生活之改善,迎大山之春天。若非千千萬萬義士的犧牲與庇護,怎來今日廣廈萬間?故以個體得失兼懷天下蒼生,才能形成四海升平之象。
你我站在時代浪尖,如初升紅日,當自立自強,直面生命平坦或曲折,公正斷絕心藏之狹隘,看淡私人得失,不困于荊棘,一路高歌猛進,執(zhí)“望吾血肉落地,為后繼者鋪良道;望吾骨成樹,為后世人撐庇冠”之胸懷,兼懷天下蒼生,為后輩破路開山,亦如古之賢明,得八方四海之天明。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