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湖南岳麓書院講堂高懸著“實事求是”的牌匾,兩側的楹聯(lián)分別寫著“工善其事必利其器”“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此匾為湖南公立工業(yè)學校1917年遷入岳麓書院辦學時,由校長賓步程所撰。
“實事求是”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毛澤東在給陜北公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成立的題詞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實事求是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地解決”。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本題為新材料作文題,關鍵詞為“實事求是”,主要考查考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材料用兩段材料來闡釋“實事求是”的內涵,這是對考生思維方向的指引,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一段中“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告訴考生要做好準備工作,并注意方法,這是方法上的實事求是;“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則從態(tài)度的角度出發(fā),告誡考生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停留于空喊口號。第二段材料則借用毛澤東的題詞,強調國家需要的是“實事求是”、富于實際精神的革命者和建設者。題目設置有限制有開放,針對題目設置的思維方向上的開放性解讀,又考查考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切題立意:
1.學習、工作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
2.實事求是方能“業(yè)成”。
3.實事求是不僅在態(tài)度,也在行動。
4.為人當實事求是,不做狂妄分子。
范文:
業(yè)精于勤而成于實
古人云“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而我要說“業(yè)精于勤而成于實”。做任何事,想到達到“精”,都必須勤;同時還必須“實”——實事求是的“實”。有了“勤”“實”,“精”才會水到渠成。
“業(yè)精于勤而成于實”需要思想態(tài)度的勤與實,行動實踐的勤與實。
思想態(tài)度決定人的行動。對一個不勤思考或不切實際思考的人而言,一切都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其“業(yè)”怎么會精呢?這就像常言說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怎么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勤于思考并且能與實際結合,那么就會想方設法去探討、解決所思考的問題。在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方法,才能達到目的。
有的人雖然思考得很勤很實,但在行動的過程中可能會急功近利,結果“欲速而不達”。如當年的工農紅軍革命,前四次反圍剿都獲勝,而第五次反圍剿卻失利,為何?因為指揮者不顧實際,急功近利。而作為高中生,我們的學習也如此。碰到學習難題時,我們可能也思考得勤、實,但要是在解決問題時坐不住,總想走捷徑,結果必然事倍功半;唯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與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思想態(tài)度的勤與實和行動實踐的勤與實,才可業(yè)精,才可事竟成。
司馬遷是在經歷了博覽群書韋編三絕的勤與實,對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思考,歷經十幾年的辛苦編纂,才完成鴻篇巨制《史記》;曹雪芹在貧病交加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完成經典奇文《紅樓夢》;馬爾克斯嘔心瀝血數(shù)十載、傾家蕩產才成就了《百年孤獨》。倘若他們像如今一些所謂的“作家”那樣,只想盡快炮制出可以拍影視劇、賺熱錢的“作品”,又怎么能“業(yè)精”呢?
業(yè)精于勤而成于實不僅需要態(tài)度和方法,還需要胸襟和格局。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幾十年無怨言,與技術封鎖和科技難題做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航天人,面對西方科技強國的技術封鎖與打壓,殫精竭慮、篳路藍縷,實事求是地展開科研工作,終于有了“玉兔”徜徉月球,有了“祝融”遠探火星,有了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三位宇航員現(xiàn)正在那兒出差呢!業(yè)精于勤而成于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脫胎換骨的苦痛。就像蟬為一個短暫夏天的鳴叫卻需要在地下經歷數(shù)年的黑暗一樣,達到“業(yè)精”境界也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就像那些大國工匠,哪一個是“速成”的?哪一個不是兢兢業(yè)業(yè)、實事求是的?
古往今來,凡達到“業(yè)精”的人,無一不是勤于思考、勤于實踐、實事求是的人。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沒有理由躺平,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品質,我們更應該相信業(yè)精于勤而成于實。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