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惜字亭是古代專門用于焚化字紙的建筑,也被稱為“敬字亭”“敬圣亭”“惜字宮”“喜佛塔”等。古時,人們認為萬物有靈,書寫文字的字紙為“圣跡”,更具靈性,敬惜它們就是積累功德,因此,字紙不得隨意丟棄,而需要集中回收后送往惜字亭內(nèi)以火焚毀,否則就是大不敬。普通老百姓都有隨手撿拾字紙的習俗,還有鄉(xiāng)賢手持篾筐,上書“敬惜字紙”四字,走鄉(xiāng)串戶,收集字紙,鄭重焚燒。
(2)據(jù)中國青年網(wǎng)報道,高考前,山東省菏澤鄆城一中高考生在教學樓上將試卷和書頁撒下,以緩解高考壓力,教學樓下的空地被撒下的試卷和書頁覆蓋,場面相當震撼,猶如下雪。
讀了上面的兩則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nèi)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切題立意:
1.對待文字、書籍態(tài)度體現(xiàn)一個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2.尊重文字、尊重書籍才能獲得文明,傳播文明,社會才能進步。
3.解壓不必撕書,對讀書人來說,書當是珍寶。
4.拋的不是“書”,是“試卷”和考試資料,題海戰(zhàn)術(shù)當休矣。
5.“拋書”事件在拷問學校的課程設置。
6.高考“拋書事件”倒逼教育改革。
范文:
高考拋書為哪般?
中國青年網(wǎng)報道,高考前,山東省菏澤鄆城一中高考生在教學樓上將試卷和書頁撒下,以緩解高考壓力,教學樓下的空地被撒下的試卷和書頁覆蓋,場面相當震撼,猶如下雪。
中國自古就有愛惜字紙的傳統(tǒng),何以今天的孩子對書籍如此冷漠呢?考生為什么要通過這種極端的行為來緩解壓力呢?是什么原因使書籍成為他們的“仇敵”和泄憤、泄壓的工具呢?
其實,考生們仇視的不是書本,而是試卷和資料,是應試教育體制。
仔細審視材料,考生所拋的是“試卷和書頁”,準確地說是試卷和資料;時間是高考前;目的是“緩解高考壓力”;場面相當震撼,猶如下雪,說明非一人所為,乃是集體行為。我們不能把眼睛緊盯事件本身,更應該深入思考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考生壓力何來?高考對于考生不是為了培養(yǎng),而是為了淘汰。是為了讓考生的分數(shù)拉開距離,以便淘汰一部分,減少升學人數(shù),這就自然讓高考的人“壓力山大”。這種壓力不單來自于考試,還源自于學校、家庭和社會:學校要通過高考來檢驗教學質(zhì)量,社會要通過高考來遴選人才。教育唯考是舉,素質(zhì)教育和減負成為一句口號。整個中小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做題的高手、考試的機器。至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素質(zhì)素養(yǎng)、思想觀念等卻成為無關痛癢的問題。教育的本質(zhì)是啟迪民智,應試教育卻充滿功利和壓力:上學是為了考上好大學,讀好大學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高收入的體面的職業(yè))。于是乎無休止地刷題,做不完的作業(yè),這樣的學習,還有何興趣可言?試問,在書店和圖書館,可有人拋書?
所以,我們不能緊盯學生拋書這個現(xiàn)象,還是思考一下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問題。應試教育體制不改,拋書現(xiàn)象難除。
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菏澤學生拋書,既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后一例。再延伸一點,拋書還是一種不影響別人的減壓行為,只是場面讓人震撼, 湖南沅江16歲重點高中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就更加讓人觸目驚心。所以,筆者認為,在應試教育體制的背景下,即使老師和家長引導考生用適當?shù)?、理性的方式來緩解壓力,也是治標不治本?span style="display:none">2Wj答案圈
其實在古代,也有讀書瘋掉的“范進”,也有讀書廢掉的“孔乙己”,倘若我們能夠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古代“范進”“孔乙己”們的問題,也應該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高考生拋書行為,從而做出理性的解決,而不是作出簡單的是非判斷。讓人欣慰的是,國家的教育制度在逐漸改革。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