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李渤、蘇軾先后探秘,清代曾國藩又在冬日水落之時,進入山中洞穴,以為山如倒鐘,山以形名。三人皆可謂“目見耳聞”,各持己見,皆自以得其實。
從古至今,我們都有探求事件真相的愿望。相比古人,我們有了遠為發(fā)達的信息手段,可以輕易抵達“現(xiàn)場”,“目見耳聞”。我們以為掌握了事件“真相”,因而理直氣壯地進行評論。
學了《石鐘山記》,對照現(xiàn)實,關于獲取真相和發(fā)表觀點,你是否有了新的感受和思考?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和提示,寫作成文,要求,自擬標題,主題明確,字數(shù)800以上。
范文:
目見耳聞,慎言其事
《石鐘山記》中蘇軾說:“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目不見耳不聞,則不可妄語。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掌握了先進的通信技術,可以迅速了解事物,但我們僅以此便有了理直氣壯下結論的底氣嗎?未必——縱使我們可以輕易地“目見耳聞",我們依舊要慎言其事。
如今的各類媒體可以為我們提供各種信息,這讓我們產(chǎn)生掌握真相之感。但一方面,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有待考證。我們已經(jīng)可以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捏造一個“本人出鏡”的“現(xiàn)場視頻”,網(wǎng)絡上也不乏營銷號、自媒體從真實信息中截取只言片語來追求所謂的“爆點”以博人眼球。另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會發(fā)展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就如霍金在發(fā)表關于黑洞的輻射理論后又通過研究推翻了這一理論。無論是由虛假的還是未跟上事物發(fā)展步伐的信息得出的觀點都與事實大相徑庭。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目見耳聞,獲取真實且即時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所見所聞,慎言其事。
我們需要獲取真實而有時效性的信息。親身考察即是目見,借助公信力較強的媒體了解事物可謂耳聞。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網(wǎng)之所以能讓眾人信服,是因為有記者在一線奔波驅馳,甚至深入虎穴來獲取第一手資料。3.15晚會之所以能讓消費者避雷,是因為它與各大產(chǎn)品質量檢測機構直接聯(lián)系,用數(shù)據(jù)、圖片說話。通過這些渠道獲取的信息不僅其真實性相對較強,而且可以確保信息的時效性。親自考察或關注公信力強的媒體,我們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認識事物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慎言其事需要深入的分析和對觀點彈性的保留。深入的分析能讓最初的信息轉變?yōu)檩^為成熟的觀點,而保留觀點的彈性則預留出觀點隨事物發(fā)展而變化的空間。數(shù)月前上海一女士托外賣小哥給在封控區(qū)無法自理的父親送食物,卻因跑腿費太少遭到一些只看事情表象的鍵盤俠唾罵。每年關于自然災害的報道都只能嚴謹?shù)卣f“目前死傷”,而不會在事情尚未結束時便蓋棺定論。嚴謹?shù)男畔鞑ゲ拍芙?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深入分析并保留觀點的變化空間,我們的觀點才能站得住腳。
攝取真實而有時效的信息咀嚼消化得出一個成熟而變化的觀點,耳聞而目見,慎言出口方能一語服眾。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