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拿破侖說“侍從眼中無偉人”。
《圣經(jīng)·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臨刑前,有強盜也被執(zhí)行死刑,強盜譏誚身邊的耶穌不是什么神之子,如果是神之子,為什么你耶穌連自己都救不了呢。
魯迅的摯友郁達夫視魯迅為偉人,他悼念魯迅時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孔子在最欣賞的弟子、德行位列第一的顏回心中,是令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的人。
要求:①綜合理解材料,選擇立意角度;②題目自擬;③體裁為論述文;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
解題
四則材料,涉及到的對象依次是侍從與偉人,強盜與耶穌,郁達夫與魯迅,顏回與孔子,從材料敘述的角度,這些對象可以劃分為兩大組,侍從、強盜、郁達夫與顏回是第一組,偉人、耶穌、魯迅與孔子是第二組。第一組中,侍從與強盜可以看作一類,郁達夫與顏回是一類;第二組中,偉人、耶穌、魯迅、孔子可以理解成偉人之類。因此,材料一和材料二同類,材料三和材料四同類,而這兩者之間,又是相對的關(guān)系。
既然在寫作要求里提到“綜合理解材料”,那就意味著最佳立意是整合四則材料的關(guān)系而確定,需要從評價人(侍從、強盜、郁達夫和顏回)和被評價人(偉人、耶穌、魯迅和孔子)兩個角度理解和分析。而對只符合一則材料的解讀應(yīng)該排除或是盡量少涉及。
因此,侍從面對拿破侖那樣的人不覺得偉大,強盜面對耶穌盡顯嘲諷之意,可以與自身素養(yǎng)就很高的郁達夫、顏回在面對魯迅、孔子時的態(tài)度形成對照,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
參考立意
1.你的視野決定你看人的高度。
2.什么樣的眼光,就有什么樣的世界。
3.心中有“佛”,看人就是“一尊佛”。
4.要自信,不“他信”。
5.能不能做個“偉人”,看你的眼界。
范文展示
你的眼界決定你看人的高度
“侍從眼中無偉人”,是因為侍從自己本身的眼界狹小,無法觸及頂層人物的內(nèi)在;強盜譏誚耶穌不是神之子,是因為強盜自身黑暗的內(nèi)心,不能看出耶穌的偉大;而郁達夫和顏回因為自身德行的高尚、眼界的開闊,自然眼中有偉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眼界決定你看人的高度。(緊扣材料,提出觀點)
也許各自所受教育不同。一些人沒有高尚追求,眼界狹窄,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眼中自然出不了偉人;而有些人卻能夠積極探索未知的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在他們的眼中,就能夠感受到偉人的存在。(簡單分析,揭示兩種人眼中有無偉人的原因)
“一個偉人的離去,會使素未謀面的人感到心慌。而這,就是偉人的價值。”這是英國《每日郵報》為霍金的離去而寫下的語句?;艚穑瑹o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人,他用殘缺的身體撐起了物理學(xué)的一片天。同樣,魯迅用筆作為擊敗敵人的利器,將蒙昧中的人們喚醒,沒使中國淪為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令顏回“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的孔子,則以他偉大的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毫無疑問,魯迅與孔子都是不折不扣的偉人。(被評價人的角度,從偉人自身分析能成為偉人的原因)
為什么在郁達夫、顏回的眼中,魯迅、孔子都視作為偉人,原因除了這些偉人自身擁有的魅力外,更主要的還在于郁達夫和顏回欣賞、評價人的眼光。如果顏回遇上耶穌,他可能只會感慨耶穌的偉大,感嘆耶穌為百姓做的貢獻,而不會像海盜一樣質(zhì)疑耶穌。(從評價人的角度,論證眼中有偉人需要眼光)
想起每次觀看《朗讀者》,我都會被董卿的氣質(zhì)折服。那種氣質(zhì)是一種歲月沉淀下來的精致,是任何金銀珠寶都無法襯托出來的。董卿說她愛讀書,書是開拓她眼界的法寶。正是由于董卿的內(nèi)心充盈,眼界開闊,她才可以不卑不亢地采訪,并打心底里敬重采訪對象。(舉董卿的例子,論證開闊眼界的的重要性)
你的眼界決定你看人的高度。從門縫里看人,自然會把人看扁。只有你平視別人,別人才會平視你。我們這個時代并不缺少偉人,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偉人的眼睛。開闊我們的眼界,用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用謙遜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位人,自然,你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偉人”。(從自身角度,提出解決辦法)
承認(rèn)別人的優(yōu)秀真的不難,你的眼界決定你看人的高度!(首尾呼應(yīng),提出結(jié)論)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rèn)任何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