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兩名大學生利用長假,腳踩輪滑鞋,歷時5天半從山東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長達五百多公里的“長途刷街”,實現了一個多年的青春夢。許多網友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為輪滑帶來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則指出:“輪滑鞋代步上路,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一旦被發(fā)現,會受到相應處罰?!?span style="display:none">Lmg答案圈
生活中,類似的事并不鮮見,“好”的事可能是“不對”的事,“對”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況下,不同領域中,人們對“好”與“對”的理解認識各不相同,你對此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文章,發(fā)表你的觀點,陳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先看新聞材料中,所說的“好”,是指優(yōu)點多的,使人滿意的,讓人感覺不錯的,(有青春朝氣,有勵志效果,能磨礪意志,有正能量的,有有益成分的,引發(fā)人們的好感,讓人有心理和情感認同,激發(fā)人們某種積極的欲望);
而所謂的“對”,是指正確的(遵守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順應社會與自然規(guī)律,符合正確的價值觀)
這是一道任務型作文題,題目除了新聞材料,還有寫作任務,考生務必看清楚。
寫作任務主要闡述了“好”與“對”的關系,要求考生就“好與對”的關系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立意應緊扣二者的關系行文,不可只涉及一方,只談“好”或只談“對”均視為不合題意,比如談什么是好,怎么判斷好壞等等,得分不高于36分。在談二者關系的基礎上側重談一方是可以的。對具有思辨性思維的作文,鼓勵打高分。
材料中大學生踩輪滑車“長途刷街”,網友叫好交警卻指出違規(guī),好的卻不對,在生活中類似的事并不鮮見,同樣也有對的卻不被叫好(具體事例見“素材鏈接”),究其原因,是站在不同的立場,各自評判的標準不同??忌蜕钪蓄愃频默F象亮明自己的觀點,怎么辨證看待好與對,分析原因,闡述理由。如果只是羅列一些現象,沒有分析原因,陳述理由,則建議不高于40分
對與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示例如下:
(1)對立選擇關系
“好的事不一定是對的”
“對的事不一定是好的”
(2)辯證統(tǒng)一關系
“好”的也可以是“對”的,“對”的也可以是“好”的。
“好”“對”可以融合,兼而有之
做“對”做“好”,更加和諧,是做人做事的更高目標。
當“好”與“對”出現沖突時,我們盡量做“對”。
范文:
既要打破常規(guī),又要堅守底線
兩名大學生利用長假,腳踩輪滑鞋完成了歷時五天半的一個“長途刷街”夢。在許多網友叫好的同時,也有交警指出這其中的不妥。
生活中,“好”與“不對”產生沖突,相互矛盾的事并不鮮見。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在贊同一件事的同時忽視了它的正確與否;同理,在那些被普遍認為是“對”的事情面前,人們也常常沒有考慮到它們是否足以令人稱好。
由此,筆者認為,打破常規(guī)可能不一定是壞事,換個角度看也見仁見智。但既要打破常規(guī),又不可無視合理規(guī)則,才能既對又好,不留破綻。
誠然,輪滑刷街是給廣大網友帶來了正能量,兩位小伙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儼然是對青春最好的詮釋。但在為青春正名的背后,忽視了交通法規(guī)卻也是事實。瀟灑走一回固然有審美的價值,但視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如無物,這種“美”就未必經得起推敲。
同樣,學生擅自修改校服,也是打破常規(guī)的表現。學校統(tǒng)一定制的校服未必都是學生心儀的著裝,為了凸顯身材或所謂的個性,一些學生將校褲改窄、把寬松的校服下擺改為束腰效果。改完后或許是符合了自己“好”的標準了,殊不知走在同學群中是極不協(xié)調的,更不利于體育運動中大幅度的跳躍,這就不對了。學校統(tǒng)一規(guī)范校服的目的既是方便管理,也是為了防止滋生攀比之風,希望學生能夠把重心更多地放在學習上來。校服一經修改,貌似彰顯風采,實則體現一種與正常審美趣味格格不入的追求,更容易形成不良風氣。
而與此完全相反的事例,則是醫(yī)院里經常上演的“該不該對絕癥病人說出實情”這類戲碼。按常規(guī)的思維來想,任何病人都應有權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這固然無錯,而且被多數人認為是對的事??墒遣⒎敲總€人的心理素質都足夠強大到可以輕松接受事實,許多病人病情加速惡化,正是在了解實情以后。因此,被更多數人所接受的則是“善意的謊言”。盡管說謊從來都不被視為是一件對的事,但與其讓病人在痛苦中消極度日,不如讓他們在所剩無幾的時光里更快樂一點。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面,既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一定有令人質疑的地方。但倘若一味地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常規(guī)的事物,那么有趣的事情都會變得索然無味。為此,需打破常規(guī),將無趣變得有趣。不過,打破常規(guī)的背后,依然不可超越規(guī)則道德的底線。
古往今來,被普羅大眾普遍認同的“非常規(guī)”之事,恐怕唯“劫富濟貧“一事耳。劫的是作惡多端的富人,濟的是老實善良的貧民,在那為富不仁者遍地是的時代中,這是為數不多的雖不常規(guī)、卻被人拍手叫好的事。
總之,不同領域、不同情況,人們對于“對”與“不對”的理解各不相同,只有打破了常規(guī)又不觸犯底線,才能真正獲得為人稱道的審美意義和普適價值,才是這個社會亟需的。
理性權衡,“好”“對”合一
兩個大學生腳踩輪滑鞋代步,完成了五百多公里的征途。這青春專屬的瘋狂和堅持,令許多網友叫好。但這樣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卻又是不對的。由此觀之,好的事可能不對,對的事也不一定都好。我們應仔細權衡,爭取將事情都做對、做好。
“好”與“對”,乍一看都是褒義,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它們卻是相矛盾的。古時候的中國,自夏朝起實行世襲制,在古人眼中,將皇位傳給皇子,是對的。但那樣做,一定是好的嗎?
晉武帝明知兒子是低能兒,仍將皇位傳給他,這么做,是符合世襲制的。但晉惠帝成了賈皇后手里的傀儡。再到后來,江山易主,社會動蕩,不禁令人深省,可見這樣做雖然是對的,效果卻是極不好的。
諸葛亮忠心耿耿,赤誠之心令人敬仰。為了完成劉備托孤遺命,他鞠躬盡瘁,全力輔佐那扶不起的阿斗,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直到生命耗盡。諸葛亮的一片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的赤誠之心自然沒有錯,但忽略了國家積弱、缺乏修養(yǎng)生息的現狀連年主動征戰(zhàn),這對的行為卻帶來了不好的結果。
不僅是古代,現在生活中,這樣“對”與“好”難兩全的事情也不鮮見。
記者臥底高考,揭發(fā)許多內幕,不可否認,記者揭露社會現實,還大家真相的初衷是好的,但這樣的做法違反了高考的相關法律,未必正確。
當尊老愛幼的美德被一些人拋到腦后,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無座位可坐,有幾位公交車的司機選擇了停車,直到有人讓座為止。公交司機的尊老美德和正義感毋庸置疑,他的做法也的確有了成效,然而這做法雖好,卻違背了公交司機的職責,也侵犯了乘客的權益,好是好,但不正確。
如若“好”與“對”二者不可兼得,我們是否可以各退一步,汲取二者的精華?
校規(guī)的著裝不如學生心儀的服裝美麗,那我們可以將校服設計得美一些;大學生圓輪滑夢,可以在公路上乘車,而在允許的路上輪滑;公交司機為老人著想,可以一邊平穩(wěn)開車一邊勸說乘客……
誠然,有些事情并無法兼顧“好”與“對”,但如果我們多一點仔細權衡的理性思考,少一點任性沖動的主觀臆斷,亦能找出折中的方法,用對的方式,取得好的結果。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