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賞美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同學們好!今天我想分別談談木商、植物學家以及畫家三者對于一棵古松的不同態(tài)度,最后再分享一些我的個人見解。
首先對于一個木商來說,他看到這樣高大的古松,必然是先想到它的經濟價值。它是用來架屋還是宜于制器?它從這里運到工廠需要多少錢?加工到成型又需要多長時間?木商同許多其他商人一樣,他們往往用經濟實際的眼光來打量一件物品。他對于古松的態(tài)度是實用的。
接著來看看這位植物學家。他仔細打量著這棵古松的整體形態(tài)。它到底有多高,樹干有多粗,葉片是什么樣子的,以至于他能盡快將這棵古樹歸屬到某類某科中去。不僅如此,他還會觀察古松周邊的土壤環(huán)境、生態(tài)氣候,然后開始分析思考它為什么可以生得如此高大,年代可以如此久遠。他的思維是理性科學的,所以對古松進行考察時更多的是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
那么我們的畫家對于古松又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他只是靜默地在那兒看著,欣賞著,體味著。他眼中有鴉青色的樹葉,盤錯復雜的根系以及一條條具有年代感的樹皮裂紋。這樣一棵巨大的古松,高聳入云,望不到頂。陽光從細密的枝葉中一絲絲漏下,更是為古松增添了一番幽寂神秘的色彩。他看著這樣一棵高舉的古松,腦海中會不由自主的浮現:不知多少年前那顆小小的種子在不經意間埋下,漸漸發(fā)芽,抽出嫩綠的枝條。然后經歷風霜雨雪、酷暑寒冬,最終得以參天。至此,他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生命的力量,在腳下的這片土地里,在眼前的這棵古松上,在他本人的心中。這棵古松將賦予他靈感,引導他進行創(chuàng)作,然后留下不朽的作品。在不知多少年后,古松也許不在,畫家更已無蹤,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駐人間。
其實,古松的不同形象正是各人性格與情趣的返照。這也是我更欣賞畫家美感態(tài)度的原因。對于一位畫家來說,他對古松的態(tài)度無疑是藝術的,是富于美感的。你我若想見到美,則必須持有美感的態(tài)度去對待世間萬物。所以當我們以一種美感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時,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陽光。那么木商與植物學家的態(tài)度是否就無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倘若沒有這兩種態(tài)度,我們將無法維持生活。但與此同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后,我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饑渴。而美與藝術無疑能填滿我們內心的空虛感,可以說“美感”才是我們更高層次的追求,是人生中更富于價值的東西。
所以,在物質富足的今天,讓我們用欣賞美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吧,那樣我們將會收獲更多美好。
我的發(fā)言完畢,謝謝!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