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有這樣一則故事: 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 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崩像趼?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惫世像鮿t至公矣。
同學們讀了這則故事,展開了討論。甲同學認為,荊人的弓箭被荊人撿到,肥水沒流外人田,按照親疏遠近做判斷是人之常情;乙同學認為,孔子看重事物的工具理性,只要物盡其用,不必拘泥于荊人或外邦;丙同學認為,老子把弓箭看作是從天地中來的,最終還要到天地中間去,是哲學中 的“物自體”理念。
這三位同學的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索?請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一篇文章。 寫作要求:文體自定,題目自擬,不要套作,不要抄襲,不少于 800 字。
范文:
利濟四海,兼善天下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老子言:“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鼻G人言道,去私為國,荊遺荊得;圣人言道,仁義愛物,人遺人得;而吾言道,利濟四海,兼善天下! 善哉!古圣先賢,常去私情私欲,以獻諸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遺之謂得,闊懷天下!“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利為蒼生,胸懷天下。
君可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張載,翻涌胸中那三千鴻宇,換這平生萬畝乾坤。君可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居廟堂之高思西海元元,處江湖之遠念國泰民安。君可學,“事了拂衣去,功成不在我”的侯德榜,披荊斬棘制堿業(yè),不茍名利傳天下。贊嘆,除卻君身三重雪,天下誰人配白衣。風霜摧折,更顯傲骨,物欲橫流,更顯胸懷。利為他人者,利為蒼生者,利為天下者,不計較個人毫末益損,不因外物而改其志,不因物遺而己悲,以超拔的胸懷氣度詮釋何為“三不朽”,就此閃耀蒼穹寰宇!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浮舟滄海,立馬昆侖?!昂Q笫菑V闊的,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所言至誠!由荊人到人,再直接到“失之”“得之”,眼界已由狹窄的荊人這種小群體上升到了天下四海,已掙脫了內(nèi)心的束縛,上升到了圣人至境。圣人之所以為圣,是因為他站在高處俯瞰世界,心中有萬民,遺世而獨立。以天下為公,舍一朝風月,得萬古長空!
“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利濟四海,兼善天下?;厮輾v史長河,壯士義氣總凌云,當拂去須眉傳奇,兵戈亂象。細細觀來,在簡廖隱綽的春秋筆墨中,一位位偉人,不隨污濁,不懼逆流,若將此與現(xiàn)今相比,不知要令多少人汗顏不已。當今社會,利欲熏心對某些人來說并非夸張,在他們的心中只要能夠滿足個人欲望,便可以不擇一切手段,哪里還談得上一點去私為公?人人為私,物欲橫流,人類生存的基石終有一天會被私欲的洪流沖垮。煙花不過一剎,浮華轉(zhuǎn)瞬如煙。人生一世,若飆塵。如果說有什么值得留下,那便是利濟四海,兼善天下的心志信念,猶如星光熒熒,恒久投射于歷史天幕中。千百個春秋過去,無論太平盛世還是渾濁亂世,在私欲的侵染下,種種貪慕狠戾,如附骨之蛆,為善念四海蒼生為德!
惜我少年郎,曄曄若扶桑。鷹集初飛日,風塵自翕張。乳虎嘯谷時,百獸且震惶。瀚海猶破浪,長風任馳翔,知是天下夢,道路阻且長,何懼路漫漫,受光照四方。
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fù)旦兮。荊人遺弓,眾人評說,同學之語,至公至境。利濟四海,兼善天下,草木有靈,天地不朽!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