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在某國,一個11歲的男孩,在參加“童子軍”野外露營活動時不慎與同伴走失。因為這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反復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于是每當有陌生人路過,他就會刻意躲起來,導致救援人員無法找到他,于是他就錯過了無數(shù)次獲救的機會。直到第4天,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他才獲救。
從小父母對我們進行的安全教育中,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作為安全教育的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
對以上的材料,你會有怎樣的理解或感悟?產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解題
這是一篇任務驅動型作文,有明確的任務——判斷“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句話作為安全教育的通常用語到底對不對,寫作要求為“理解或感悟”“聯(lián)想與思考”。題目內容緊扣當下的育兒熱點,在過去的某一段時間里拐賣兒童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會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以教導孩子遠離壞人。沒想到就因為安全教育中的這句話,把一個孩子帶入了另一個困境——走失后差點無法獲救。
本題重在培養(yǎng)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質疑能力。引導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下辨析概念,在多維比較中說理論證,體現(xiàn)了新課標“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要求。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孩子可能更危險。
2.告訴孩子在什么情況下“要和陌生人說話”。
3.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能會害了他。
4.父母的“忠告”可能也會害苦孩子。
5.安全教育不只是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范文展示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教育不可取
(題目即觀點。)
有個和伙伴走散的孩子,因父母常教導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而多次躲避搜救人員,直到四天后奄奄一息時才被找到。這起事件警示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教育不可取。(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中心論點。)
不可否認,當前社會仍處于轉型期,拐賣兒童等不良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出于對孩子安全的擔憂,父母總是教導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父母這種“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安全教育,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是為孩子的安全著想,但無疑又是不夠妥當?shù)摹2牧现行∧泻⒃庥鰞措U時的表現(xiàn)便是明證。(過渡段,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論證主體。)
安全教育不應如此簡單粗暴。(分論點一)
父母出于擔心,對孩子進行一些安全教育是應該甚至是必需的。但用如此簡單的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代替潛移默化的諄諄教誨,實在是太過簡單粗暴,而且這句話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正如材料中那個小男孩,他就是被這句話所誤,才差點釀成悲劇。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如何認識社會和他人,如何分辨好人和壞人。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應細致周密,而不應如此粗暴。
安全教育不應如此冷漠。(分論點二)
陌生人有壞也有好,父母用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便為孩子們豎起了一堵墻,他們在將惡意擋在墻外的同時,也將外界的愛擋在墻外。這豈不是簡單、粗暴而且冷漠?試想受到如此冷漠的安全教育的孩子們,他們眼中的善惡會是什么樣的。陌生人和危機四伏的外部世界,讓孩子的內心日益恐懼和冷漠。正如那個小男孩,他就是出于恐懼才會躲避那些有可能為他提供幫助的陌生人。冷漠的安全教育所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孩子無法相信他人,這種安全教育無疑是錯誤的。
安全教育應細心而溫暖。(分論點三)
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之類粗暴冷漠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不對的,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應細心而溫暖。生活中少不了狂風暴雨的洗禮,但更有陽光雨露的呵護。安全教育,是要用細心和溫暖讓孩子們知道他人非地獄,在讓孩子了解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提高辨別力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們感知世界的善意和溫暖。
細心溫暖的安全教育,既能保護孩子,又能使孩子了解世間的真善美。遇到了危險,不必害怕,因為他們相信,總會有一些善良的“陌生人”來幫助自己。(篇末點題,體現(xiàn)對安全問題的辯證思考,升華主旨。)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