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選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所選的都是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F(xiàn)當代文學是近百年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變革發(fā)展的曲折歷程,在表現(xiàn)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方面有著獨特的貢獻。在研讀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結合下面三段材料,談一談你對“文學的價值和功用”這一論題的理解。
材料一: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國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
——魯迅
材料二:
《邊城》中人物的正直與熱情,雖已成為過去了,應當保留些本質在年輕人的血里和夢里……重新燃起年輕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沈從文
材料三:
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用他們的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生活的變遷。
——老舍
要求:①中心明確,主題鮮明;②條理清晰,邏輯感強:③不少于800字:④拒絕宿構,不得套作。
解題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梳理、盤點所學課文、作品,但其旨歸,絕不僅僅在于文學素養(yǎng)、人文底蘊等方面,而在于文學作品中發(fā)掘真善美,涵養(yǎng)審美情趣;觀照文學作品,進而認識自我,審視自我;觀照歷史、社會,從文學作品中了解社會變遷,感受時代精神,熔鑄民族精神。因此,本題從課本入手,起點平易,但落點高遠,仍在家國情懷上面。本題命題巧妙,獨具匠心,旨在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歷史走向現(xiàn)實,從作品中“他們”到現(xiàn)實中的“我們”,從文學作品到現(xiàn)實人生、社會家國。古人云“文以載道”,此題目引導考生認識文學作品的永恒價值、普世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引領考生走向深度閱讀。
范文:
染乎世情,系于時變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學。自“五四”以來,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經(jīng)典紛出,燦若星辰。這些作品,是最鮮活的“史記”,是逝去的社會生活的遠歌;但同時,這些作品,更是永遠激蕩在我們耳畔的時代之歌。
“染乎世情”,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是一面鏡子,“可照見我,可照見人”。(沈從文語)讀《邊城》,人物的正直與熱情,湘西茶峒的風清俗美,沱江清流邊的舞雩春風,告訴我們,即使在戰(zhàn)亂中,美好的人性,不悖乎人性的生活,依然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我們從文學作品中感悟真善美,遠離假丑惡,從中汲取日新的力量,前行的力量!讀小小《茶館》,看百年風云。茶館,儼然發(fā)黃的老照片,從中我們依稀可見晚清的日落蒼黃,民國的風雨如晦,和亂世的民生多艱。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小人物的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生活的變遷。
當然,文學的功用和價值,絕不僅僅是鏡子的作用。絕不僅僅在于逆時針回放真善美的記憶;也不是《清明上河圖》,定格當時社會、生活、民俗的畫卷。
讀《阿Q正傳》,我們在忍俊不禁之時,在“含淚的笑”之余,常常愕然警醒:很多時候,我們身上也有著阿Q的影子。我們窺鏡自視,越發(fā)正視皮囊下的靈魂,照見國人精神深處的痼疾,從而經(jīng)常翻出來曬一曬,精神才會明亮。正因此,魯迅先生取今復古,別立新宗,開一代之文風,喚醒國人之精神,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
今天我們閱讀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更要學會順時針審視當下,展望未來。除了燭照,更在于矯思。
這些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的時代,五四、民國、抗戰(zhàn)、建國、知青歲月……已然過去,但彰顯的時代精神,都是永不褪色的金色記憶。你看,家國、青春、奮斗、理想依然是當今時代黃鐘大呂的主旋律?!昂笾暯瘢嘤薪裰曃簟?,這些時代精神,曾經(jīng)撫慰過一代人的青春夢想,也將激烈后來者奮勇前行。每一部文學作品中的時代精神,匯聚熔鑄成博大深厚的中華民族精神?,F(xiàn)當代文學作品,是時代大風中的獵獵大纛,為時代精神搖旗吶喊,砥礪民族精神。
文學多情,撫慰心靈;文學如鏡,燭照歷史;文學如師,啟迪人生……文學不朽,其命維新,與時偕行。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