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先輩們敬糧食若神明,不容絲毫褻瀆。糧食有生命,也有靈性,吃飯不只是口舌之快,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人們咀嚼糧食也是咀嚼時光。人與糧食同行,有辛苦,有溫暖,有感恩,有敬畏……
范文:
與糧食同行
糧食,哺育著一代代人茁壯成長,自己歷經(jīng)風吹日曬,最終為人們奉獻出了自己。詩語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想,這正是糧食的一生,也是它們背后辛勤付出、在農(nóng)田里揮灑汗水的人的一生吧!
曾幾何時,糧食是人們最熱切期盼,也是唯一擁有的物品。在農(nóng)耕文明的時代里,先輩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辛勤的勞作后,豐盛的谷物是對他們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也是最讓他們滿意的回饋。我想到,當他們在寒冬臘月里坐在桌旁,咀嚼糧食的同時,一定不僅僅只有口舌之快、腸腹之飽,更多的是在糧食中看到了自己,也體味到了那種因付出而得到回報的快樂吧!因此,先輩們珍視糧食。他們將對糧食的愛惜開華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節(jié)儉。昔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正是這種"尚儉”的品性,讓無數(shù)平凡又貧困的人能夠挺過饑荒、熬過嚴寒,去擁抱溫暖的春天,磨煉出堅韌不拔的毅力與知足常樂的樸實。
糧食,培育出了鄉(xiāng)下人們的淳樸民風與誠懇態(tài)度。在《土豆兄弟》一文中,作者便在對土豆的盛贊中敘述了自己與土豆同行的經(jīng)歷,以及對鄉(xiāng)下人們樸實性格的贊美。品味土豆,作者想到了在初春與土豆結(jié)緣的溫暖。土豆就是他的兄弟。
同樣的,餐桌上看似乎淡無味的糧食不也是我們的兄弟嗎?
反觀現(xiàn)今,挑食厭食、鋪張浪費成了社會的不良風氣。隨著生產(chǎn)力的巨大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道路,從最初的“吃飽”到現(xiàn)在的“吃好”,不少人開始挑三揀四,乃至公然浪費?!八钾氏茸娓福┧?,斬荊棘,始有尺寸之地?!遍_辟土地尚且如此,又何況是種植莊稼呢?
在這個時代中,我們?nèi)孕璺N植莊稼、珍惜糧食。在遙遠的國度,還有無數(shù)因饑餓死去的兒童,無數(shù)為了生計而奔波游走的人們。麥家先生說過:“人一旦有了悲憫情懷就不會再去索取,悲憫是清空欲望的刪除鍵。”因此,我們應當細細咀嚼糧食,品味蘊含其中的辛苦與溫暖。
在糧食匱乏的時代,辛勤勞作能夠讓先輩們收獲快樂;那么我相信,在糧食豐裕的世界中,我們也一定能夠敬畏、珍惜糧食,與糧食同行!
范文:
新麥饅頭
“新出鍋的饅頭三樣菜嘍?!被貞浿型甑拿篮每偘殡S著姥姥這一腔子長長的吆喝。新年第一茬麥收磨的面,潔白膨松而氤氳著故鄉(xiāng)炊煙般的水氣。爺爺還會像從前一樣小心捧起一個,捂在心中,“這是新麥饅頭,是一年的光景。"
“光景”意為時間。盡管這兩位老人早已離開了過去的田野與鐮刀,但那捧新表饅頭卻還在地們鑲著泥土的記憶中伴隨著糧食與高高的谷堆,是一年汗水的印跡,是辛酸與感動的匯集,是時間如雀子般飛去后在空中留下的印跡,是人與草木與自然與天地萬物之間生命的溫暖相遇。
曾經(jīng)懷揣著對糧食的敬畏與感動,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中的我,在如今卻感到前所未有的疏離與陌生。城里人吃穿不想,糧食于他們而言自然是一個平凡到卑微,普通到庸俗的存在。他們沒有關(guān)于田埂與麥天的記憶,他們嫌棄糧食,他們恥談糧食。他們覺得糧食只是身體的飼料,他們向往著被霧霾遮住的星星,而不屑于那些樸實得有些傻氣的新麥漫頭。
其實,他們的追逐有些盲目,他們的不屑有些輕浮。尼采說:在奢談精神與心靈之前,請先滿足你的肚腸。"反觀生活,沒有在何親人比糧食與我們的身體接觸更深,沒有什么鐘表比饑餓與三餐更能準確地記錄時間,沒有什么思想能像糧食一樣被蛋白酶水解為分子合成我們機體有機的一部分。而假如這種食物上的獲得感曾同時伴隨著勞動,那么這種生命間水乳交融的體驗只會更加深刻而博大,因為被吃下去的己不止是糧食,更是屬于收獲著的辛酸與幸福,是一個人的惆悵與滿足,是一段溫暖的時光與生命。
每次握著手中渾圓可愛的新麥饅頭便回想起海子?!胞湣辈徽呛W有闹邢笳髦磺袦嘏c光明的意象嗎。我想不僅是他,每一位大地上的歌者都不會忘卻那些屬于故鄉(xiāng),屬于自然而又哺育了眾生的糧食。莫言的《紅高梁》不也是將那些沉雄頓挫的生命史詩融入故鄉(xiāng)的高梁飯與高梁酒中了嗎?
是了!希望我自己在將來的生活中不要忘卻那一棒新麥饅頭的香甜與美好,在糧食中尋找一抹屬于過去樸實與煙火氣息。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